20200114 黎家維

兩岸短空長更空?

image
蔡英文與習近平。(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選舉吸引大批國際媒體,原因當然不是關心蔡總統過去4年施政好壞,而是將這場選舉視為抗中的風向球。選舉結果,台灣民眾把自己推上抗中第一線,雖然蔡總統馬上呼籲兩岸重啟對話,但她剛挾著超高選票支撐,身段不可能柔軟,北京又豈會在此時配合演出,更嚴重的是:兩次總統大選受挫的國民黨,可能被迫調整過去的兩岸政策,恐使兩岸關係短空長更空。

台灣選舉向來受到外力影響,北京以外,美國因素更形關鍵。中國雖然宣稱要和平崛起,但歷史上強權的興起,很難用和平方式突破權力的現狀。當中國國力日增,促使美國重新定義自己的全球戰略,「中國威脅論」已躍然成為美國政界主流。冷戰結束,蘇聯威脅消退,文明衝突與反恐一度成為支撐美國繼續作為世界警察的立基,但隨著反恐壓力減緩,中國取而代之成為美國維持海內外龐大軍備與國安預算的「正當性」來源。

而台灣在此次選後被推上反中的第一線,是否已準備好承擔抗中第一線的代價與壓力,恐怕還沒清楚認知。二戰以降,美蘇兩極冷戰體系形成,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實際上支持了數不清的威權與軍事獨裁政權,包括過去台灣的兩蔣、南韓的李承晚及朴正熙、越南的吳廷琰及阮文紹、菲律賓的馬可仕、印尼蘇哈托、伊朗的巴勒維王室、伊拉克的海珊、埃及的穆巴拉克等,更別說中南美洲的軍事政權。

美國雖高舉民主反共大旗,但為自身利益,對這些威權或獨裁貪腐政權,通常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倒楣的終究只是這些國家與人民。

當台灣回到了美國建構的反中新冷戰格局下,民進黨政府的貪腐、沒收公投與箝制言論自由,當然就只是小菜一碟。國民黨作為一個主張兩岸和解路線的政黨,在這次選戰幾乎與西方主流聲音逆勢而行,極不討好。民進黨只要舉起反中主權大旗一揮,加上香港情勢與美國在旁的推波,台灣的經濟與內政議題完全邊緣化。儘管韓國瑜多次大聲表示反對「一國兩制」,但卻撕不下被牢牢貼上的標籤。

韓國瑜是近年來國民黨內最勇於喊出「九二共識」的政治人物,其他藍營候選人在面對此敏感問題時,大多選擇刻意閃躲。而韓直球對決的挫敗,也幾乎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條路線推到了盡頭。除國民黨青壯派與部分地方首長已紛紛發出檢討的聲音,我們甚至可以預見,為了生存,國民黨很可能被迫修正兩岸路線,向台灣新民意靠攏,而國民黨未來想要繼續參選的政治人物,恐怕也會對北京保持更遠的安全距離。

在這個反中的國際大結構下,北京處理兩岸政治議程上卻過度急切,不僅讓蔡政府撿到槍,也刺激了台灣年輕族群的積極表態,結果卻重傷了願意與其走和解路線的國民黨,甚至可能迫使其在既有立場上向後倒退。

但台灣還能走回過去漢賊不兩立,說關門就關門的年代嗎?一旦台灣只剩下反中,少了勇於表達「和中」、「友中」路線的聲音,兩岸關係的前景,不只剩下黯淡,更可能是煙硝。而台灣民眾要付出的代價,不管是美國的需索,執政者的霸道獨裁,或是兩岸和平紅利的消失,現在才正要開始!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