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陳君碩/新聞透視

面子裡子兼顧 兩岸融冰現契機

image
第二批武漢包機10日深夜抵台,多輛遊覽車傍晚時陸續抵達桃園機場,準備接送包機旅客至隔離處所。(范揚光攝)

 距離首批武漢包機1個多月,第二批武漢包機終由兩岸航班共同執飛,順利返台,當中有兩岸政治的角力和妥協,也有對疫情發展的客觀評估,更有重要的人道考量。從面子上兼顧了對等,裡子中也解決了數百位滯留台人困難,並做到防疫優先,為冰封的兩岸關係,帶來些許新契機。

 包機起飛的兩天前,大陸網上瘋傳一份《湖北機場集團關於做好復工復航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機場在3月12日前完成復航準備工作,17日相關部門將會做檢查。

 大陸坊間議論紛紛,猜測武漢空運將解禁,儘管武漢天河機場回應是「內部正常工作安排,不代表已正式確定具體復航日期」,但2月下旬,才發生官方一度允許滯留武漢外地人出城的政策,後緊急收回,以及習近平昨親赴武漢考察,種種跡象意味武漢對外地人出城解禁,已不遠矣。

 對台灣而言,若等到武漢機場復飛,開放外地人出城,台商自行返台,倒不如盡快同意包機,防疫反而更有保障。

 然在包機協商過程,大陸提供1000多位擬返台者名單,卻被移民署將「救援名單」註記成「管制名單」,讓陸方不滿,加上其中有許多想返台上學的孩童,都成為蔡政府壓力。

 政治角力層面,兩岸最後選擇各退一步,讓兩岸班機共同執飛,台灣派機接人的面子有了,大陸用東航展現照顧台胞的面子也有了,就連搭乘人數一樣,充分展現對等。況且台灣防疫人員可赴陸檢疫,做到「防疫優先」,裡子都有了。

 海基、海協兩會成立前,雙方的紅十字會曾扮演重要角色,當時出發點就是從人道考量;如今兩岸面對疫情,人道依舊是最高的價值,或許能為兩岸關係帶來融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