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楊艾俐

疫情擋不住的愛心

國際觀察

image
(圖/路透社)

 新冠肺炎輪到歐洲、美國吃緊了,全球35國都宣布封城或建議減少外出,單單美國就有1億人被禁足,占了美國1/3人口,美國正竭盡心力打贏這場對抗隱形敵人的戰爭,否則長久的封鎖,美國勢將進入經濟蕭條,乃至全世界都會被拖入深淵。

 但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它不能侵害個人權利,不能限制人民移動自由,那如何期望人民自制呢?這要追溯到西方國家的民主基礎,尤其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美國的獨立宣言及法國憲法就是根據此而成。盧梭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建立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係。他更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一個完美的社會是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

 而這個公共意志在此次疫情所體現的就是政府資訊公開,讓人們充分知道病毒的強大傳染力,接著政府以柔性勸導,例如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不要出去,尤其正告年輕人,不要以為病沒上身,你可能帶原,你的抵抗力強不會發作,但會把病原帶給父母,甚至抵抗力弱的祖父母,所以為了自己及所愛的人不要群聚。

 因為是民眾自發形成的公眾意志,所以在此際,歐美民眾還表現出幽默感和愛,顯現樂觀、希望。我觀察歐美國家比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更具歷史感,他們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還是有堅韌的民族性,幽默感更是歐美國家抵抗苦難的良藥。義大利封城時,居民集體到自己陽台,或拉樂器或高歌,向護理人員致敬。又如一位法國人本來報名的馬拉松被取消了,他就在自己的7公尺陽台上跑完了42.2公里,花了6小時48分、往返跑了6000次,完成陽台馬拉松的紀錄。

 牛津大學教授魯益師,把愛分成4種:親愛、 友愛、 情愛、 大愛。19世紀哲學家齊克果所著的《愛在流行》裡也說真正的愛不是情緒的狀態,而是需要努力以赴的行動,不是偏私的愛,而是對鄰人的愛。

 此次瘟疫蔓延時,也在考驗這4種愛,情愛容易,行動難。例如,美國關閉養老院探親服務,一位90歲耆老的老伴在養老院,為了慶祝70歲結婚周年,這位耆老便拿著一張自己的巨幅畫作,寫上道賀語句,在隔著20公尺的窗外給老伴看半個小時,也對路人高興地展示他的畫作。

 我經常看到歐美人自己小孩長大了,還要去亞洲或非洲領養孤兒,大半孩子甚至有殘疾,他們也會用愛耐心撫養。所以這次疫情雖嚴峻,還有很多志願者報名服務,為老年人送餐、帶老人去看病。各大超市有感於老人衛生紙、食品搶不過年輕人,特別在開門前增設老人時間,只給65歲以上的人進去購物。

 瘟疫蔓延,也是給弱勢關懷的時刻,疫情裡最受打擊的大概是餐廳,休士頓的Irma’s Southwest餐廳,一名顧客匿名留下9400美元小費,藉此幫助該侍者度過難關;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Coachs Bar and Grill餐廳,一位顧客為29.75美元的帳單給了2500美元小費,也是給侍者。

 名人幫助弱者更能起模範作用,洛杉磯湖人隊員捐出鉅款給平日比賽的體育館員工,彌補他們籃球季的損失,很多球迷剛剛悼祭完驟逝的柯比,也含淚捐款,謝謝這些員工給他們每年快樂的籃球季,溫暖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