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朱真楷/新聞透視

強取豪奪 民主不是塑膠做的

image
民進黨不顧難看吃相,先是將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如今為了割藍喉,還打算閹割農會內部民主,收編理、監事1/3員額,這種選不贏就沒收的獨裁行徑,根本是把民主當塑膠做的。 圖為2018年,來自全國的農田水利會成員16日手拿標語聚集立法院前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為求政權延續,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後,嘗試翻動農會及水利會系統,要弱化藍營地方能量,結果2017年全國農會改選大敗後,不顧難看吃相,先是將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如今為了割藍喉,還打算閹割農會內部民主,收編理、監事1/3員額,這種選不贏就沒收的獨裁行徑,根本是把民主當塑膠做的。

 經典港片《少林足球》有句台詞說,「裁判、旁證、主辦、協辦都是我的人,你怎麼跟我鬥」。回頭看看此刻的民進黨政府,在處理農會、農田水利會這類「非我族類」的地方派系,不僅是如法炮製劇中險惡,甚至進階到「讓你連比賽都沒有」。

 盤根錯節的農會系統,總是讓民進黨又愛又恨,總心心念念肖想豬羊變色,要分化國民黨的基層能量。只是,農會與國民黨的關係有其歷史脈絡,尤其在講究人親土親的地方,光靠零星式的政治動員,幾乎不可能有效拆解綿密人脈,更別說打破封閉系統。

 因此,2017年農會改選,縱使民進黨由英派掌門人陳明文領軍布局,動員執政優勢,放話要拿下全國農會1/3代表席次,結果不僅沒改變板塊,連雲林縣農會代表選舉也幾乎全軍覆沒。

 到了隔年2018九合一大選,韓國瑜在高雄王金平、雲林張榮味的農會系統加持下,攻破綠到出汁的高雄,更是讓民進黨徹底覺悟,不可再放任農會系統如芒刺背。

 沒想到,民進黨提出藥方,不是與各農會用心交陪搏感情,而是出拳修正《農會法》,直接由政府指派1/3理、監事,選不贏就蠻橫沒收,這不就是典型的求歡不成、憤而行凶嗎?

 回顧蔡政府撲殺政敵的歷史,從黨產會斷金脈、促轉會搞東廠、農田水利會改官派,到今天連農會的自主權都被擺上砧板。一個以民主為名的政黨,卻為了消滅可能影響政權延續的威脅,把法治當工具、拿民主當兒戲,這副拿刀叉吃人肉的貪婪模樣,實在讓人看了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