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簡立欣/新聞透視

神邏輯 邊境防疫靠全民戴口罩

不做入境者普篩 卻要國人戴好戴滿

image
國內7日解封,北車大廳黑白格重現民眾及移工席地而坐、談天說地景象。(鄧博仁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日在「畢業記者會」中強調,只要9成民眾乖乖戴口罩,則開放邊境時若「漏幾個(確診者)」入境還可以承受;但若只有7成民眾戴口罩,一旦開放邊境,台灣醫療體系一下子就會垮了。

低確診 民眾守住防線

 這個邏輯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開放邊境不是加強普篩入境者,確認入境者身體都是健康的,而是還要靠台灣民眾戴口罩來「確保台灣的醫療體系不崩潰」,當做境內防線?此外,陳時中這番話是不是間接證實了:過去半年來台灣防疫成功,主要是因為民眾口罩戴好戴滿?

 大概從4月以來,公衛學者和專家就不斷疾呼:防疫不能以犧牲經濟為代價,加上台灣本來就是外向型經濟,沒有鎖國的條件,因此指揮中心一定要想一套方式開放邊境。而放眼各國已開放邊境或是即將開放邊境者,基本條件都是要有足夠的檢測量能排查入境者,在國境就把防線設下,沒有哪一國是「要求國民戴口罩以防止入境者帶病毒」的。

 以冰島的例子來看,除了全國普篩,對於入境者則是落地檢測,若是陰性就可入境,這樣不管是入境者或是本國國民都安心;希臘則事先把安全的國家匡列起來,開放該國國民入境;德國法蘭克福飛中國大陸北京或上海商務包機,則是上機前、下機後都檢測一次,確認滴水不漏;中國大陸武漢,更是花了19天、支出9億元人民幣全面篩檢了990萬人。

低檢測 付出封國代價

 港大教授要求香港不要自滿,每日檢測量要從5000提升到7000人次才能安心;台灣呢?過去半年以來台灣累計僅檢測了7萬人次,無論專家學者如何建議,無論後期入境者其實已經大量減少,指揮中心就是不做高風險族群普篩、不做入境者普篩(機場入境者有症狀才檢疫,其他僅居家隔離14天),甚至連確診者的接觸者也並非全面檢測,這使得台灣的防疫成績不夠扎實,低確診得有點心虛,因此台灣雖不像世界各國封城,卻付出更慘重的「封國」代價。

 陳時中部長表示,入境台灣的人次少於台灣民眾出境人次,證明台灣民眾有很強的旅遊需求,因此為何不先刺激內需?這種說法真是不食人間煙火。台灣防疫不能只有口罩,我們的快篩試劑、疫苗、藥物等研發都遠遠落後他國,這場防疫期中考,我們其實還未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