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教育夯 翻轉學習兼拚國旅
交長、教長齊擂鼓

為推動疫情後的國旅,交通部長林佳龍最近說,三十而立前必須完成登百岳、環島及去離島等三件大事,他一直和教育部討論,這要落實到國民教育中。事實上,108課綱實施後,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和課程結合,並建議學校每學期辦理一次戶外教育。
呼應林佳龍,教育部長潘文忠多次在個人臉書為戶外教育加持,希望學子早點體驗山海魅力,「出發,往山裡去吧」,台灣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268座,爬山不單是體能訓練與野外生活,更能從中認識自己及相互幫助。
「我們學校靠著推動戶外教育而發展起來。」台南市左鎮國中校長蔡宜興說,在教室的學習很多都是「紙上談兵」,而戶外教育則是讓學生真正面對問題後想辦法去解決,左鎮國中因為戶外教育特色而有約3成學生是從別學區過來就讀。
蔡宜興說,左鎮國中將山野教育列為校本課程,每周一的第一至三節,都是上登山課程,一直到11月時,國二生要真正去登合歡山主峰及北峰。
苗栗汶水國小校長黃秀英表示,108課綱強調讓學生體驗及動手操作,因此他們約每月有一次帶領學生離開學校到周遭的泰雅族部落進行學習,有的部落比較遠,要搭車20分鐘才會到達。
黃秀英舉例,他們安排今年的畢業生,在虎山的溪旁搭簡單工寮,晚上就睡那裡,同時會有泰雅族耆老,帶領學生漁獵或上山狩獵,從中學習泰雅族的智慧,譬如製作陷阱及不要濫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