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淪病毒源頭 都是基因惹禍
科技新知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病例突破千萬,病毒源頭卻依舊成謎。雖無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SARS病毒「系出同源」,但蝙蝠「天賦異稟」染毒而不發病,成為人類嫌惡的病毒傳播者。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副研究員蘇裕家指出,蝙蝠變成「毒窟」跟缺乏PYHIN基因誘發免疫反應,默許病毒在體內複製共生有關,因而成為許多新興傳染病「代理孕母」。
蘇裕家表示,蝙蝠種類超過1400種,遍布世界各地,已發現的冠狀病毒在蝙蝠身上找到的種類最多。引爆SARS的冠狀病毒證實源自「蹄鼻蝙蝠」;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寄生在「雲南蝙蝠」的冠狀病毒相似度超過90%,「雲南蝙蝠」被懷疑可能是其源頭。
科學家發現缺乏PYHIN基因是蝙蝠染毒卻不發病的關鍵原因。蘇裕家解釋,蝙蝠天生缺乏PYHIN基因,飛行時體溫達40℃,病毒因不耐高溫無法有效複製,兩個與生俱來的天賦互相制衡,意外讓蝙蝠成為病毒最佳宿主。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怡寧從2013年起帶領研究團隊到各地捕捉野生蝙蝠採樣分析,雖發現6種蝙蝠帶有冠狀病毒,其中2種與感染人類的SARS及MERS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很接近,但因基因序列差異性達10到15%,無法透過人類細胞表面的受體感染人類,研判目前在台灣蝙蝠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都不會感染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