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趙政岷

不正常的正常人

我見我思

image
(圖/美聯社)

 什麼是正常?什麼叫不正常?正常人的關係極限何在?我們的正常生活又該是什麼?

 為什麼人權律師首爾市長朴元淳疑遭祕書指控性騷自殺;新北市衛生局女員工疑遭某物理治療所執行長性侵而跳樓;高雄市議長許崑源老婆直到警察按門鈴才知道老公墜樓?當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在小說中曝光高中時遭補教老師性侵並淪為小三。我們與親友同事之間的距離究竟何在?我們與熟人或陌生人的正常關係是什麼?正當新冠疫情籠罩全球,讓我們不禁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要保持「社交距離」,還是也要重新定義「社交關係」?

 最近Catchplay影音平台正在熱播《正常人》影集。這原是1991年出生的西愛爾蘭作家莎莉‧魯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時代雜誌》選它為十年來最好的小說,《衛報》稱這是21世紀百大圖書,哈佛大學學生將本書選為2019年最棒的小說,歐巴馬將其納入年度選書。莎莉‧魯尼被西方文壇公認是第一位足以代表21世紀的未來作家,被《時代雜誌》選為「次世代」百大影響力人物,《紐約時報》叫她「千禧世代首位偉大作家」。這部小說並被拿來和村上春樹的小說相比,被稱為21世紀的《挪威的森林》。

 小說敘述主角康諾與梅黎安兩個無法斷然分手的戀人,4年內不停分分合合。穿插在熾烈的性愛中,兩人不斷辯論著公眾議題,談論資本主義的不公、社會階級意識、菁英主義、全球監控系統等等。混雜著理性與感性的撕裂,正與許多千禧世代面臨全球性危機時,油然而生的「所謂正常」是什麼的無力感相符。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為什麼沒辦法讓人愛我?」面對這個動盪世界和現實社會,人們內心充滿了虛無飄渺的想像與無力感。我們渴望被愛,卻又想要脫離現實生活的孤獨就好。我們批判他人時頭頭是道,但對自己總是舉棋不定。我們討厭階級與不公,又害怕被孤立、被比下去、想跟上去。我們渴望被人理解,卻又恐懼袒露真實自我。就好像躲在電腦後面發訊,或戴著口罩不露出真實面目,講話可以很大聲,卻總覺得自己很脆弱。人與人之間的糾纏互動失去了向來的準則與依據。如果我們對過去清晰的人際關係都需要重新定義,那我們對形塑自我的人性動力又要怎麼改寫?

 科技網路的發達,讓我們「在一起孤獨」。新冠疫情會不會讓我們變成「不正常的正常人」?也許問題不在技術或病毒,關鍵是人心的演變。

(作者為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