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審制明闖關 朝野掀表決大戰
司改重大變革 立院協商喬不攏
蔡政府視為重要司法改革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朝野黨團歷經協商,仍對草案總計112條文中,適用案件範圍、國民法官年齡、終局評議等關鍵條文近百條,無法達成共識。本周一立院臨時會勢必掀表決大戰。在野黨已表態,將透過發言、表決,堅守反對參審制立場。
蔡總統2016競選時提出司法改革,卻僅舉辦「司改國是會議」,攸關國民參與審判的陪審制或參審制始終都無法定論。司法院與行政院卻在今年3月下旬,提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採參審制,引發在野黨及民間司改團體的反彈。
綠欲強行通過 司改團體抗議
民進黨過去主張陪審制,其行動綱領也支持陪審制,如今大翻盤挺參審制,綠營意圖挾國會過半優勢,強行於立院臨時會草率通過,讓過去挺綠的司改團體也看不下去,6月起於立院門外靜坐抗議。
朝野日前二度協商,不僅對法案名稱無共識,適用對象部分不同,綠營主張所犯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時力主張所犯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未認罪案件;民眾黨及國民黨則認為,採參審制審理案件為所犯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採陪審制則是犯貪污治罪條例、反滲透法、刑法內亂及外患罪章、妨害公務等罪。
最爭議的終局評議或科刑評議部分,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就犯行認定是否有罪及刑度時,討論過程不得錄音錄影,在野黨質疑這是黑箱作業,且職業法官恐影響國民法官決定,要求錄音錄影並公開透明,但綠營堅持不讓。
藍批案件量少 形同應付民眾
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痛批,依綠營版本僅適用10年以上徒刑案件量,一年大概僅600多件,形同應付民眾,不是真要推動司改,顯示民進黨還是不相信人民有判斷能力,只相信職業法官,適用範圍太狹隘。
司改會質疑,審判講證據,但司法院版本設計書證(筆錄、驗傷單、鑑定報告)調查程序,卻只在法庭簡單念給國民法官聽就算調查,可能造成被告防禦權損害。
司法改革基金會昨公布民調也顯示,對政府推動參審制,高達9成2不了解或沒聽過,更有接近6成民眾認為,執政黨不必急於臨時會處理爭議法案。
不過,綠營認為已充分與司改團體溝通,且完成朝野協商,程序完備,將按協商決論,全案明天交院會逐條討論,若有異議就直接交付表決,要全力捍衛司法院版本過關。(相關新聞刊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