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王欽

中美關係不必杞人憂天

兩岸危機偵測

image
(圖/達志影像)

 新媒體時代的眾聲喧嘩,總是容易導致一些蛛絲馬跡的無限放大,卻可能陷入過度炒作的窘境。當下對中美關係的分析評論恐怕也處於這一狀態。如果拉長歷史縱深,或許就會發現,中美關係和國際局勢雖然處於惡化區間,但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壞。就拿冷戰來說,當時不僅是美蘇兩個大國的競逐,更是兩大陣營的敵對,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在那個對立的年代,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跟半個地球對抗,任何一方都必須拉攏眾多盟友。

 而現在的局面,美國固然在極力拉攏盟友對抗中國,但各國並沒有真正採取實質的封堵行動,五眼聯盟看似來勢洶洶,但除了幾個個案被拿來炒作之外,各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依然緊密。歐洲各國更不買帳,正好相反,歐盟成立之後,其成員國一直都在謀求相對於美國的獨立性,無論是在外交還是安全層面,都期望發出愈來愈多屬於自己的聲音,尤其是德國,不僅致力於改善同俄羅斯的關係,也在與中國保持著密切合作。

 雖然歐盟國家也時常在價值觀層面與美國配合,但歐盟深知,如果能夠依靠俄羅斯和中國來制衡美國,對自己是最有利的。相反,如果俄羅斯和中國都被美國打壓下去,那麼自己只會繼續充當美國的扈從。更何況,俄羅斯在地理位置上與歐洲山水相連,地緣政治上的矛盾糾紛一直存在,而中國起碼在安全層面,不會對歐洲產生任何實質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顯然沒有激化衝突,選邊站隊加入反華陣營的任何動機。從這個角度看,不少輿論常常將美國與西方並列進行批判,可能就會有一定的誤判,因為二者在對抗量級上差異甚大。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力確實也處於下降區間,川普在位的這4年,就是在加速消耗美國累積的影響力。過去美國可以通過規則制定權和全球軍事存在,來向它的盟友施加影響,讓這些盟國心甘情願的選邊站隊,如今蓬佩奧的訪歐之旅就可以看到,他必須透過強制的蠻力來要求盟國對它表達支持,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為了贏得支持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是過去事半功倍和現在事倍功半的差別。

 當然,中美關係長期來看,確實也難以樂觀,無論誰上台,都不會改變對華強硬戰略,事實上,早在歐巴馬時期就已經展現對華圍堵的態勢,希拉蕊和川普競選時,外界都擔憂希拉蕊當選後中美會進一步交惡,而這也恰恰是當初蔡英文押寶希拉蕊的原因所在。但美國自從二戰後真正成為全球霸主之後,就致力於封堵老二,蘇聯自不必說,連盟國日本也在其打壓之列,但無論是蘇聯還是日本,美國都不會對之採取過度升級的衝突行動。進一步言,美國這幾十年來所打過的每一個國家,都是外強中乾的弱國,中國大陸如果能繼續加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密切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和各領域交流,保持自身肌體的健全,美國就沒有任何能力將衝突推向不可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