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社論/別讓「護國神山」面對缺電風險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股價迭創新高,市值突破台幣11兆元,一舉擠進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國人皆為此感到高興;與此同時,創紀錄的高溫讓用電量也創新高,而台積電的風險也在此,政府的能源政策將讓台積電陷缺電風險中。

 台積電對台灣產業與經濟的重要性,國人應無庸置疑;台積電不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擁有全球知名度,在半導體產業中屬「大咖玩家」、晶圓代工領域市占率超過5成;在國家安全上,台積電因在半導體技術的領先優勢,讓正在打貿易戰、科技戰的中美兩國爭相爭取,甚至連日本也想爭取台積電。

 在產業與經濟上,台積電作為半導體的上游企業,固然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但本身也帶動一個供應鏈、圍繞著台積電運作,這由台積電在南科的投資,就可帶動6、7千億元的周邊投資,赴美投資設廠也有配合的供應鏈廠商一起赴美,可看出台積電對投資與其他產業的帶動效益。這些也正是讓外界視其為護國神山的因素。

持續投資用電需求升高

 不過,半導體的生產用電量極大,而且越先進的製程耗電量越高。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新廠,根據南科管理局的資料,估計用電量達72萬瓩。這到底代表多還是少呢?當時,外界用一個淺顯的比喻:東部56萬人口的用電量約為40到50萬瓩,換句話說,台積電一個5奈米廠的用電量就超過整個東部。而3奈米廠的用電又再增加到88萬瓩以上。

 問題還不僅於此,這些數據是當初估計、交付環評審查的數字,實際上線後,新製程的用電量卻超過預期。在環保與節電、省水方面,台積電一直是國內企業的模範生,不僅不吝於大手筆投資環保設施,更長期用心在節電與用水上,例如每年都訂有單位用水量降低、新增節水量的目標,用水回收率已達9成。但台積電再用心、投資再多,仍有難以超越的極限,例如新製程所用設備耗電是上一代的10倍以上,這也讓每年都訂有節電目標的台積電,去年用電超出節電目標達3成。

 在環保人士眼中,台積電被稱為「吃電怪獸」,一家企業一年用電量就占全國的5%;但半導體投資是一條「不歸路」,台積電非得繼續投資、切入更先進的製程不可,這代表的就是台積電的用電需求會繼續增加。但未來國內的用電供需,是否能充分無虞的供應台積電的用電需求,卻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需求面看,台灣工業用電量占比在55%左右,民生住宅用電與商業(服務業)用電各占近2成。不論政府與環保人士如何吹噓要推動「節電」,但只要台灣經濟與產業要繼續成長,工業與商業用電一定持續增加,過去40年用電量的變化已清楚說明這個事實。

 只要民眾想要繼續提升生活品質,用電量一定只增不減。特別是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近十多年幾乎每年平均溫度都「創新高」;夏天變得更熱、時間變更長,全台用電尖峰時間拉高又拉長,7月下旬用電量創歷史新高的原因在此,且因暖化持續而會越來越嚴重,因此不必期待用電需求可「自然降低」。

務實檢討修正能源政策

 但在用電需求持續升高的同時,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作的卻是有如自斷手腳的堅持廢核,我們可以只拿南部的用電供需來看。未來5年內,南部單單是台積電新廠投產就增加160萬瓩的用電需求,但2025年核三廠要除役,就短少190萬瓩的供電,一來一往的短差就達350萬瓩,等於未來幾年要在南部「生出」相當於中火6成發電量的電廠,如何生?生得出來嗎?即使生出來,後果如何?

 台電確實非常盡責與努力地增設發電機組、避免台灣發生缺電,因而大幅增加天然氣火電機組,縱然汙染與排放低於煤電,但火電的汙染與排放卻遠遠高於核電。未來不是讓「護國神山」面對缺電的風險,就是把火電「燒好燒滿」,汙染與排放增加,讓民眾付出健康的代價。

 正如張忠謀所說,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少電,政府如果真的珍惜「護國神山」,就該好好盤點未來的電力供需,務實檢討與修正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