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陳人齊/新聞透視

爭議不在大陸製 而是政治掩蓋品質

image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獲勤達醫療器材公司涉進口中國生產的口罩,檢調目前已封存6萬多片,同時也在清查其他口罩實際流向、數量。(衛生局提供)

 衛福部近來勤打陸製口罩議題企圖掩蓋開放美豬爭議,事實上,台灣自今年1到6月,進口醫用口罩的數量已突破5400萬片,遠超過去年一整年的量,這當中自大陸輸入的口罩佔7成最多,其次才是菲律賓及義大利,透過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系統可清楚得知,政府核准的陸製口罩多達101筆,顯見口罩爭議關鍵並不在於大陸製或台灣製,不肖業者亂發國難財才應是調查重點。

 口罩是防疫物資,只有合格、不合格,即便是台灣製口罩,也難免會有瑕疵品,只以進口國家去評斷口罩品質好壞,未免太過武斷,在兩岸關係日漸交惡的此時,更顯政治鑿痕,刻意汙名化陸製口罩。

 此次政府派出檢調追查陸製口罩流入台灣市場狀況,至今已有三家業者遭殃,同時推動全面落實口罩標示MIT政策,以為就此可以亡羊補牢,但光用標示就想解決口罩混充的問題未免太過天真,該檢討的應是食藥署為何從未進行後市場稽查,以及建立溯源流向的追查系統。

 目前我國完成建立的溯源系統不僅有農產,就連種類達上百種的中藥材都能進行溯源,相信對食藥署來說,要對口罩這類醫材建立溯源追查系統應不是難事,況且過去食藥署並未對後市場進行口罩品質的稽查,陸製口罩品質究竟如何?政府在未提出具公正性的檢驗報告前,都不應過分打壓降低消費者信心。

 一般民眾並不會像外科手術醫師一樣,經常處在血液噴濺的場合,因此在防疫上戴上一般的口罩,就具相當程度的防護力,但這三起口罩調查多著重在是否為陸製以及醫用,也難怪會有專家認為這次政府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已失焦,陸製口罩可說是無辜遭殃遭到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