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楊方儒

新媒體五年之後

我見我思

image
(圖/美聯社)

 用《天能》的時光機器,我們一起回到5年前,看看能不能改變台灣新聞類新媒體發展歷程。

 2015年,報導者恢弘上線,端傳媒跨海開局,我也成立了KNOWING新聞,希望為台灣新媒體市場創造更多嘗試。當年東森新聞雲流量奪冠,加上風傳媒與關鍵評論網持續擴大影響力,平面媒體與電視台的網路部門也加碼投資,確實遍地開了花。

 5年前,臉書在台廣告額不到100億元,經過5年的養套殺之後,臉書在台廣告超越200億元,是有線與無線電視頻道廣告量的總和。這是用時光機器也難以逆轉的大勢。我們也看到,臉書與Instagram、Google與Line,在台灣移動互聯網市場成了狂奔的象群,讓小動物們都追不上。

 台灣今年網路廣告上看500億元,巨頭們大口吃肉,小動物餓著肚子,差距越來越大。蘋果新聞網嘗試訂閱制失敗,音頻與知識付費市場發展滯後,至於海外與本土OTT的政策傾軋也只是「被殖民」的必然而已。

 關鍵在於,在移動互聯網的「平台經濟」下,台灣不僅做不出生態系,甚至連能夠賺到錢的「產品」都打磨不出來。面對八國聯軍的航空母艦炮擊,我們只能坐在舢舨上開槍反擊。

 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肖莎娜在《監控資本主義》一書中表明,在跨國網路巨頭建構的虛擬空間中,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其實是一種「剩餘」來源,在這無可遁逃的原料萃取過程當中,我們是被榨取的對象。我們也不再反抗,以犬儒主義來合理化這種現象,「民眾只能帶著鐐銬,一邊高聲歡唱!」

 在「監控資本主義」發達的中國與美國,就成了網路產業兩張大牌桌,牌桌上的籌碼恨天高!一流公司的市值與估值都是千億美元起跳,蘋果更達到人類歷史以來僅見的2兆美元市值,至於10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新創企業,就是滿街到處亂跑了。

 中美之外,確實荷包有籌碼的玩家,真的不算多。養出台灣本土的獨角獸,一直是政府與新創圈的共同目標,但在產業發展滯後的前提下,確實無法大規模複製中美的成功經驗,這也讓我們的數據與隱私成了被老大哥與巨頭們監控的原物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於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這是我投入新媒體產業的初衷!因為不做就更落後,更被監控與殖民了,大家動手做就對了!(作者為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