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李柏澔/台北報導

生命得來不易 永遠求進步

白袍人生/振興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張忠毅

image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張忠毅提供/李柏澔台北傳真)

現職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忠毅說,爸爸年輕時經過戰亂,運氣不好沒考上醫師,日據時代結束後希望兒子能有一技之長;後來張忠毅於軍事聯招考上國防醫學院,笑說自己聽話,叛逆功夫也不精,也算背著父親願望「負重而行」,因而當了醫師。

張忠毅回憶,國防醫學院4年級時本來想走精神科,後來哥哥說不要去當「瘋醫師」,於是走上外科的路;當時覺得心臟外科挺有趣,心臟有血壓可以看到,回饋也比較立即,不像其他科許多病灶隔著肚皮看不到。

回想初期做心臟移植手術時,有位充滿大好前途的年輕人捐出心臟,看到醫護人員捧著這年輕人的心臟給捐贈家屬時,醫師認真的神情、家屬看到希望的容貌,當下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不幸也能造就另一個人的未來」,生命,真的得來不易。

張忠毅說,心臟外科醫師手下沒有「冤魂」是不可能的,他親眼看到許多醫師因為手術失敗瀕臨崩潰,自己也經歷多次這樣的痛苦,但要問自己:「你能失落多久?」「什麼時候再出發?」「下個人還在等著你救!」

張忠毅也說自己命很硬,曾經搭過救護車在高速公路上拋錨,有次救護車還爆胎翻車,第一時間根本管不了身上的傷,爬出救護車後馬上攔下一台計程車,帶著捐贈心臟衝到醫院救人,後來他才知道那位計程車司機其實沒有駕照,笑說身為心臟醫師,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心跳差點停了。

張忠毅談到從醫學習最多的地方,就是身為一位老師要如何啟發學生,台灣從小到大都是背誦式教育,與其成為考試機器,老師引導學生如何思考更為重要。學生畢業時,他都會送皮夾和皮帶,前者象徵自己的錢才能拿,後者代表要時時約束欲望。

即使現在白髮蒼蒼,張忠毅仍抱持「自己永遠還不夠」的心態,希望能不斷進步,把最好的醫療帶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