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李怡芸/台北報導

災疫中舛息 藝術跨界療癒生活

陳昌仁重現林海象電影場景

image
策展人陳昌仁將日本導演林海象結合酒吧的「電氣館」場景重現,並以此作為舛息。(台北當代館提供)

疫情中的藝術,更有著「舛息」的作用與特色,資深策展人陳昌仁以《著眠間舛息—林海象的夢徑映像》呈現日本異色導演林海象的電影場景,也透過其作品運用道具、把戲、遊戲的趣味,希望帶來當代藝術可跨界轉變,在災疫中重新調整再出發的反思。

陀螺呈現迴旋意象

 日本導演林海象的首部電影《睡覺為了做夢》便受到國際矚目,這部1986年完成的黑白默劇電影,卻是他單憑一腔熱情,在沒有任何電影基礎或訓練下,存了100萬日幣便拍出此片,在片中淺草街頭的紙芝居、魔術師等,滿是他對昭和時代的懷念,同時以偵探片為架構,也是熱愛偵探故事的林海象對前輩藝術家的禮敬;時隔30年的新作《BOLT》則是以311地震與福島核災為背景,與雕塑藝術家矢延憲司合作,於高松市美術館內以其廢墟作品為道具拍攝而成。

 陳昌仁指出,不論是《睡覺為了做夢》或《BOLT》呈現的都是舛息與救贖,前者是希望拯救消失的過去,後者是欲拯救未來。陳昌仁並解釋,甲骨文中「舛」字指兩足相背,引申為面對變故無法前行,深呼吸後檢視環境,整頓起舞的意象。

BOLT搶先在台首映

 此外,林海象的作品多有著迴旋的意象,兩片中都用了陀螺為道具,陳昌仁解讀,這種迴旋而療癒的意象,在疫情後「偽出國」飛機繞台迴旋可見一斑,帶著些許「好玩就好」的愉悅,成為藝術與生活跨界融合的有趣現象。

 17日起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廣場貨櫃空間展出的《著眠間舛息》,打造成林海象電影中「電氣館」的場景,也展示在艱困時期,酒吧、電影院也曾在同一場域並行而無違和,陳昌仁也藉此反思在疫情時代,人們如何思考用最少的資源,結合跨界能量的可能性,讓《BOLT》搶先日本在台世界首映的同時,也使得在美術館拍攝的電影回到美術館播放,形成一個跨界、舛息的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