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社論/虛幻的台美供應鏈之夢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多次宣示「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重組」,用白話文講就是要推動「遠中親美」供應鏈政策,這是對台灣過去30年經濟發展軌跡與兩岸關係未來的顛覆性改變,必須非常謹慎。稍微留意近期經濟數據的變化,就可發現大陸經濟已回到成長正軌,美國經濟卻仍處於衰退中,雖然只是短期的數據變化,但蔡政府對中美之間經濟實力的消長,宜有客觀的認識與評估,避免作出一廂情願的錯誤決策。

 大陸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首季衰退6.8%,但疫情獲控、復工回到正軌後,第2季就回到3.2%的正成長,下半年預估成長率可達5~6%,全年維持2~3%的正成長,明年則預估可有5%以上的成長率。相較之下,美國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較去年同期衰退9%,第三季預估還是無法回到正成長,全年預估衰退在4%以上。IMF對中國的預測更樂觀,認為明年可望重回8%,與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將縮小至25%。

疫後大陸成長美國衰退

 對習慣唱衰大陸經濟的人來說,大陸統計數字不可信;但金融市場不只相信而且大舉投資。日前大陸股市市值突破10兆美元,超越2015年高點,人民幣匯率在強韌經濟支撐下走強,上周人民銀行取消5年前為阻止貶值而頒布的《關於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顯示人行對幣值與經濟前景的信心,「對照組」則是美元的走弱與對美國經濟的悲觀情緒。

 全美企業經濟協會訪問52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他們對今年第4季和明年的成長預期不如6月調查時樂觀,疫情捲土重來及國會尚未提供額外財政支援,皆為美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此外,疫情期間流失的工作機會中,大約有1到2成不會再回復。

 提出中美兩強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警訊而聞名的哈佛大學學者艾利森,發表〈經濟成功夯實中國地緣政治底氣〉文章,指「世界經濟正在萎縮,各主要國家經濟規模都將縮小,唯中國例外」,「當我們看到第二次巨大經濟分化時,應可預期對地緣政治的深遠影響。」著名避險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也直言,中國已在一連串事務中取得領先美國的優勢,「就多項發展來看,時間在中國那邊而不在美國這邊。」

 疫情後大陸經濟維持正成長而美國衰退,代表中美經濟規模差距將進一步拉近。類似情況當不陌生: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歐美全部步入衰退,大陸則維持持續成長,結果一定程度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依照艾利森的說法是危機後「中國崛起為重要的地緣政治力量,積極推廣其價值觀,同時推進其利益」;這次疫情同樣出現中美經濟規模的消長,這也讓艾利森說「在美國和歐洲艱難遏制新冠疫情、恢復經濟增長並管控內部政治分歧之際,世人可以預期,一個更有底氣的中國將在世界舞台上變得益發具有挑戰性。」

 不必有太多經濟學底子的人都知道,生意對象以擴張中經濟體為佳,衰退的地方生意必定較難。台美經濟關係深厚,美國是台灣出口主要市場與高科技技術來源,大陸經濟恢復正成長、美國仍萎縮時,台灣無須「捨美就中」,但大舉「捨中就美」就顯得愚蠢而荒謬了。

錯誤決策斷送台灣經濟

 有些「財經網紅」在網上宣揚台灣經濟表現突出,即將迎來20年「最佳契機」等說法,儼然大陸經濟沉淪、台灣經濟要起飛狀,卻未看到台灣經濟的好,是大陸經濟率先恢復所帶動。經濟數據其實已反映,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再創歷史高點,出口是台灣經濟命脈,對大陸出口又是以「投資帶動出口」,蔡政府卻規畫斬斷兩岸供應鏈,重組台美供應鏈之夢,豈不謬哉?

 蔡政府執政4年多來,透過各種媒體收買、網軍操作,反中成為主流意識,但其資訊片面又扭曲,似乎大陸經濟沉淪已成定局、全球反中更是主流,卻不談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以及川普治下的美國在各國的信任度、好感度都大幅下降的事實。台灣成為英國YouGov調查15個國家中最支持川普的國家就不令人意外。不過,政治、外交可以高來高去,經濟政策一定要以現實世界為基礎,蔡政府萬勿忽視中美經濟的消長態勢,作出錯誤決策,斷送台灣經濟與產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