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顏建發

不必放大台灣牌

美選十月驚奇兵推三

image
(圖/中央社)

 本次兵棋推演著眼於在撲朔離迷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探索出一些處於台美間可能的互動模式。也就是說,要試圖找出「美國的總統大選」與「台美中三角關係」的因果關係與緊密程度,以及從而導出上述因素對「台美關係」的形式與內涵的判斷。

 出題的管制組提出一些平常人意想不到,但現實上卻有可能出現的事件,並藉由參與推演者的即席反應,探索可能的反應之軌跡。過程中,參與者收穫最多,因為這種推演可令其反思一些平常被視為當然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從而獲對照的功效。

 這次主辦方因為很有經驗,又有很好的準備,操作起來相對順利。硬要檢討,只能舉出幾點來,供作討論。

 一、小組的分工:事前應要有角色分工,成員事前早點被告知或自行安排,會讓成員各自的準備或成員彼此關係較深入與熟稔。在時間短促的狀況下,多這道工夫,推演會比較順暢與紮實。

 二、這次兵推只設定國安、外交、軍事3個角色,卻沒有總統參選人或台灣最高的領導人,有點美中不足。由於台灣不管在美中台三角關係或美國大選上,皆處被動位置與態勢,在兵推過程,可預測性偏高,但相對地,美方比較複雜;美國追求連任的川普其個人策略與行事風格原來就比較特異,而川普「個人」與「政府」間的落差較高、也較不可測。台美兩組相較,兵推的美方對於想定的回應,比較沒有「川普味」。

 三、台灣議題與川普勝選的策略之關聯性。管制組擬狀況:「日本《夕刊富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可能突然訪台,做為十月驚奇,兵棋推演順勢把這個狀況給列入──「川普會否訪問台灣?」記得,當時台灣方有提到「需再查證消息來源的真實可能性」,但當下對話的時間很緊迫,場面有點凌亂,結果為了迎合「管制組」的想定,台美雙方被套在「川普總統會不會訪問台灣」的窠臼,而未觸及「代理人戰」的可能性,因此導向「川普還要為第2次辯論進行準備,要是訪問台灣,即使是最閃電的行程,都至少會耗掉4天時間,在選票評估上,獲益小而付出太大。」其實,川普如覺得打台灣牌有用,其訪台不一定要親為,可有特使代理。當然,美方主張,選舉中,國內議題才是較量的戰場;是有道理的。

 不管如何,台方組3人中安排2位是民進黨黨員,而美方組2位美國公民,這是很精心的安排。未來如有中共方參與,建議能找海外的中國公民來推演。這樣的安排多少可避開「台灣中心論」的思維盲點。這次推演,美方所表達的反應與處置作為雖然不夠「川普味」,但對於個人最大的收穫是:比較不會放大台灣牌在川普的選戰的位置與權重。就如在台灣大選的經驗所得,選舉終究是國內的。據此,在判斷川普的策略作為時不妨問,這樣的出手對於川普而言能集票嗎?(作者為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