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李怡芸/台北報導

異文化當養分 朱沅芷父女共展

image
朱沅芷《我的母親在何方》展現對母親和故里的思念。(耿畫廊提供)

 華人現代主義領導人物朱沅芷的異地鄉愁,為其創作在文化上爭取身分認同的重要意圖,而他的女兒朱禮銀,紐約出生,雖與父親同樣面對跨文化血統,卻走出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父女倆的雙人展《默化》近日在台展出,勾勒父女間的幽微繫念,也層疊出兩位藝術家不以地域而自我侷限的美學。

 朱沅芷生於廣東,15歲時便移居美國,而後進入加州美術學校習畫,1926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也因此受到法國穆哈特王子夫婦的賞識,進而往巴黎發展。朱沅芷早期在美國跟隨歐蒂斯‧歐菲德研習油畫和素描,受其「共色主義」影響,運用對比的暖色調和冷色調色塊相互搭配來組構畫中的人物、風景,為其舊金山時期代表風格。

 在異地受種族壓抑與限制的朱沅芷,母親與故里是他的精神寄託,轉化為他藝術美學的養分,也堅定了他爭取文化上身分認同的意圖,與中國文化傳統有關的題材,成為他在巴黎時期重要而顯著的表現主題,以融合東西方文化為目標,為華人現代藝術立下重要脈絡。

 女兒朱禮銀則從不希望世人對她的認識停留在「朱沅芷之女」,選擇了與父親朱沅芷截然不同的表現,來回應自己的生命經驗。早期她以郵票、明信片等元素拼貼於畫布,藉此想像往返異地的旅行;爾後她又以不同文化符碼如古裝華人、昆蟲等作為她拼貼的形象,從他者、他方的想像轉化為生活中內斂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