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李怡芸/台北報導

當城市變孤島 胡朝聖以詩發想

image
徐道獲作品記錄下都更建築所留下的生活印記。(忠泰美術館提供)

 「南朝無限傷心事,都在殘山剩水中。」引王燧〈題趙仲穆畫〉詩為發想,策展人胡朝聖探問,在講求秩序、效能,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看似樂觀發展,美好化的城市,是否其實是往失敗前行?策展《殘水剩水》,在時逢百年一疫的此時,希望讓觀者也慢下來看一看當城市成為孤島,失能的今日,我們長期以來對城市的規畫與開發,是否已然成為失速的列車。

 胡朝聖感慨:「如果我們的城市真的這麼好,為什麼還有蚊子館、階級化等這麼多崩壞?」長期關注社會發展議題,2007年他以明朝以來的「變形主義」移植至台灣解嚴後的美學變化為展題,他指出:「文人山水都是美好的烏托邦,但今日我們的城市所見,是不是已然只是殘水剩水?」

 因為政治判斷,因為菁英治理、開發主義、經濟聯盟等主流價值,胡朝聖指出當代的城市在不斷地都更、建設、拆除中向前邁進,然而他認為在疫情而全球化被迫暫停的此時,當城市被迫商店關門,封城之際,讓人進一步看見城市的失能,讓人們如同困居孤島,「我們以為我們會越來愈有錢,愈來愈健康,但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中美經濟對抗,自然環境的破壞,再再證明我們應重新思考到底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