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社論/「川普主義」掰掰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臨去秋波,頻頻對台灣拋出外交大禮,安排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台,但其時機與動機受到美國各界強烈質疑,台灣朝野也陷入激烈辯論,甚至相互攻訐,蓬佩奧卻在最後一刻髮夾彎,取消了包括他本人及其他高層官員出訪行程,魯莽躁進的外交作為開了台灣大玩笑。但更令人憂慮的是,美國政權交替後,台灣僵硬的「親美反中」路線,將如何因應民主黨政府的對外政策。

拜登是否願承擔前朝問題

 川普政府將於1月20日結束任期,跛腳政府理應凍結所有重大政策,平穩移交政務給新政府,蓬佩奧卻發動一系列重要政策轉向,範圍涵蓋台灣、中國、古巴、伊朗及葉門等。在他的精心策畫下,台美進行軍政對話,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計畫訪台,同時宣布國務院頒定的《與台灣交往準則》、《外交事務準則》以及《外交事務手冊》中有關與台灣交往的部分無效。

 蓬佩奧意圖為拜登政府設下「陷阱」,制約拜登的外交政策,同時為川普的反中政策留下遺緒,進而累積個人政治資本,為2024總統大選超前部署。這種時機不對、動機不純的外交出擊當然引發外交界、學術界及媒體的批判,甚至國務院內部反對聲浪也不斷。

 而在台灣內部,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的爭議更趨白熱化,蓬佩奧的「友台」措施掀起了新一波的朝野對抗與政黨惡鬥。前總統馬英九形容克拉芙特訪台是「友善但沒有結果」,美國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也質疑,這個訪問到底意義何在,民進黨應說清楚講明白。對照美國內部的反應,這些都是正當、合理的質疑。

 而民進黨除了強硬辯護蓬佩奧的舉措有助於提升美台雙邊關係,更不惜將所有反對聲音貼上「親中反美」標籤。「親美」、「反美」是民進黨一貫擅長運用的「二分法」,再挾著完全執政,確實取得優勢及話語權,但代價卻是破壞了台灣內部對台美關係的共識基礎,進而弱化對美國的交涉、談判能力。

 美國萊豬進口就是一個最具指標性的案例,蔡英文總統於去年8月片面宣布開放進口,不惜以焦土策略強行通過,甚至出現美國萊豬進口比國人食安更重要的奇特現象。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日前正式說明美國立場,認為美國與台灣仍有貿易爭端尚未解決,構成貿易障礙,但任內時間不夠,因而未能展開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談判。民進黨政府顯然誤判形勢,過度樂觀,美方根本沒有規畫與台灣談判BTA,就貿然開放萊豬,貿易爭端依然沒有解決。至於未來拜登政府是否願意承擔前任政府留下的難題,可能更不樂觀。

 換言之,蔡英文所謂的美豬進口「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只是製造了更多朝野對立及食安疑慮問題,卻沒有得到美方任何善意、具體回饋。

民進黨政府準備好了嗎

 蓬佩奧最後的外交大禮固然象徵了台美關係友好,但除了美國專家所謂的「宣傳噱頭」或「短暫的象徵性」外,到底有何實質效果?美國國務院突然宣布取消包括蓬佩奧本人及克拉芙特的出訪行程似乎提供了答案,表面理由是確保未來幾天的權力過渡能順利完成,而檯面下,這些畢業之旅的效益與正當性受到質疑、歐洲國家冷淡以對,及可能引發的爭議才是真正原因。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原本規畫去年12月訪問台灣,也是臨時喊卡,兩次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的結果如出一轍,充分顯示了川普政府利用台灣為抗中籌碼的心態。川普政府卻視為理所當然,直到最後一刻仍不忘消費台灣,即興式外交說變就變,欠缺了適當的尊重及外交禮儀。

 蓬佩奧舞劍志在中共,最後的外交出擊卻是兩面刃,約束美國未來外交政策是平行目標,但有國際事務經驗的拜登團隊不會墜入陷阱,根本不正面回應蓬佩奧。而北京除了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美方外,表現極為節制,唯獨民進黨政府依然以抗中思維隨之起舞,很可能無形中得罪了拜登,影響到未來台美關係發展。

 罷免川普大勢難擋,「川普主義」已成明日黃花,此時克拉芙特取消台灣行,代表民進黨政府「聯美抗中」時代的落幕,依賴美國拉抬聲勢的道路已走到盡頭。拜登政府將回歸以維持現狀、一中政策及《台灣關係法》為主軸的對台及中國政策,民進黨政府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