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蔡政府應有「我們的一中政策」
拜登新政府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樂見兩岸重啟對話的基本立場,蔡英文總統亦延續去年國慶演說時「兩岸有意義對話」的善意基調,而北京也難得放低姿態,不再對美方擺出「戰狼」風格。古人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美中關係趨穩向好的大背景下,兩岸關係是否出現轉機?拜登政府理性穩健的台海政策,會否成為兩岸關係改善的「東風」?
以台制中 無意與北京共管台灣
陸方一連兩日出動軍機在台海演訓,高調宣示其區域掌控權不會因美方政權輪替而變化,白宮發言人立即以「恐嚇」字眼形容共軍此舉,並敦促北京停止對台施壓。需留意的是,拜登政府的此番表態提及「六項保證」,這正是在川普任內才開始公開化的論述,說明美國對台政策保持繼承性,也標誌著經過川普4年的緊張對抗,兩岸關係、台海情勢再也回不去了。
可見,改善現階段的兩岸關係並非「欠東風」這麼簡單,更有深層次矛盾待解。正如拜登外交顧問、國際政治大師艾利森所言,拜登的挑戰在於能否提出美中台共同接受、且能避免戰爭的「兩岸新方案」。換言之,拜登的上台,只會讓美中台三方在短期內說一些場面話、彼此互動稍稍注意分寸。沒有共同信任基礎,台海衝突乃至戰爭風險持續上升的趨勢並未扭轉。
自1990年代兩岸重啟互動,美中台三邊關係逐漸成為影響台海局勢的重要模型。柯林頓、小布希任內,三邊關係的主軸是「中美共管台灣」,故李扁的台獨路線最終不敢踰越紅線。在歐巴馬任內,因兩岸政府史無前例地在「九二共識」之上建立政治互信,美中台終於以「三邊共榮的正向循環」為三邊關係的主軸。但蔡政府與川普執政重疊的這4年,「聯合抗中」的主線確立,台海出現前所未有的兵凶戰危,大陸武統呼聲一度飆至高點。
坦白講,拜登根本無意與北京「共管」台灣,因現階段的美中關係已經質變,台灣的戰略地位更趨重要。無論是表層的自由民主價值聯盟,還是深層次的第一島鏈、半導體核心技術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台灣對美國長遠戰略的需求不會削弱,只會加強。故拜登政府會更加小心謹慎地「以台制中」而非川普任內的「挾台抗中」,美方口中「促進兩岸對話」更像是為今後指責北京而鋪陳,未必是給蔡政府壓力。
同樣,大陸透過與川普4年的死纏爛打,不會對拜登政府有過高期待,更不會在擱置或迴避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台灣重啟對話。近期對台工作會議上,汪洋曾言「時」與「勢」在大陸一邊,指的就是北京對後疫情時代大陸國力持續增強、中美實力逆轉加快出現的信心愈來愈足。在這樣的思考之下,大陸不會在乎蔡政府剩下的3年,也不太在乎國民黨是否還認同一中。大陸堅信,只要經濟拉住台灣、民間維持交流融合,到了大陸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超越美國的那一天,統一台灣定如探囊取物。
戰略模糊 台海和平穩定的關鍵
美方挺台固然是兩黨的共識,但這只不過是為了拖住大陸崛起的緩兵之計。大陸一面秀出軍事肌肉強硬反台獨、不給民進黨任何空間,另一面積極以經貿手段「融台」,也是為有朝一日憑自身實力統一而累積基礎、創造條件,避免台灣演變為民族復興的「絆腳石」或「未爆彈」。因此,如果台灣自己陷入內鬥和空轉,完全看美中兩強的臉色調整說詞,左右搖擺,民進黨念茲在茲的「台灣主體性」將一點點被消磨,最終只會變成中美世紀競爭結局的一個註腳而已。
在美中之間扮演積極的橋梁角色,台灣主體性才得以真正發揮和鞏固,此時此刻就更需要台灣朝野一致務實面對兩岸關係、重塑美中台關係的正向循環。拜登政府已回到《美中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基礎,而美方口中「我們的一中政策」雖與大陸的「一中原則」不盡相同,但共有的「一中」二字,恰好就是戰略模糊的精髓所在,也是台海和平穩定的關鍵。同理,蔡政府2016年以來,堅持以《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也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同時深化對美互信,難道不也可以用「我們的一中政策」作為概括嗎?
「我們的一中政策」不同於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也完全不同於北京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為最終目標的對台路線,但這樣的表述不僅符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亦與美方的台海政策相通相容,或許可以給兩岸和平、交流、合作打開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