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呂妍庭/新聞透視

解套菜金菜土 政策應多管齊下

image
高麗菜價格因生產過剩崩跌,菜金變菜土,農民不敷成本,叫苦連天。(季志翔攝)

 去年底高麗菜減產價飆,不過才時隔2個月菜價丕變,價格因生產過剩崩跌,菜金變菜土,農民不敷成本,叫苦連天。台灣蔬果產銷失衡早不是新聞,卻屢屢上演價格大起大落戲碼,結果真正賺到甜頭卻是少數人,農產行銷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產官學界講了好幾年,產銷失衡依舊沒解套。

 據菜農說法,去年秋季因蟲害嚴重,長得醜的菜賣不出去,部分菜田直接耕除,產量減少促使價格攀升,加上11月適值冬季裡作期,許多農民搶種高麗菜,儘管農糧署已預警高麗菜恐過量生產,採道德勸說提醒,但農民不是已經種下去,就是見菜價大漲加碼進場,政府無約束力的提醒、呼籲,淪為僅供參考的無效指令。

 菜價看漲,不只農民想賭一把,進口商也藉機賺一筆,進口蔬菜美其名是平抑物價,事實上是菜價太高讓量販業、食品加工業者有壓力,菜農梁燦鴻批評進口高麗菜打壞市場行情,更透露有某連鎖業者基於成本考量,光冬季就進口100櫃高麗菜,盈利當前,支持國貨只是口號。

 有需求就有市場是市場法則,農糧署解釋蔬菜進口是正常機制,但台灣市場規模畢竟小,尤其農民差不多時間種植,產期、產量全撞在一起,產銷失衡風險早已存在,如果又碰上進口衝擊,價格巨幅波動早能預見,辛苦種植的高麗菜開放任人免費採,農民只能心淌血。

 雲林縣農業處長吳芳銘說,解決農產產銷失衡要多管齊下,包括刺激消費力道,增加出口量,控管加工、進口量,甚至在可預見過度生產時就應啟動耕除等機制,類似理論亦有不少農業學者提出,但國內蔬果產銷失衡卻一再發生,甚至漸趨頻繁,農業政策失能,已是不爭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