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王家瑜/台北報導

陳秀熙:1劑疫苗+口罩=2劑保護力

禁止人群移動 可適度放寬

image
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文藝、運動場館、旅遊場域都有條件13日起「微解封」。圖為14日北美館網路預約參觀民眾,進入觀賞展出作品。(陳俊吉攝)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

不敢放 微解封變沒解封

 台大公衛昨日舉行「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陳秀熙表示,國內雖然維持三級警戒,但Rt值小於1已逾1個月,代表疫情已穩定控制。隨著疫苗施打和持續篩檢,可以預期隱性感染源會逐漸減少,逐漸回到安心的生活,但百密仍有一疏,口罩與社交距離仍需要做到。

 公衛學者范僑芯進一步分析3種常見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和禁止人群移動。在高風險情境下,「禁止人群移動」的防疫效果最佳;如果在低風險環境中,禁止人群移動的防疫效果並不顯著。

 陳秀熙表示,台灣三級警戒和二級警戒最大的不同就是「禁止人群移動」,包括停班停課、異地辦公等等;目前台灣處於低風險,這方面的措施可以放鬆一些,只要維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就能降低傳播風險。

低風險 停班停課可放鬆

 對於國內微解封,宣布開放國內9人以下旅遊團,卻禁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引發民眾議論。陳秀熙分析,不同的活動會有不同的傳染風險,從過去茶藝館等室內群聚事件中可以發現,聚會中最難遵守佩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

 另外,學校停課也是控制疫情的關鍵,陳秀熙分析,因為學校內小組聚會多,在聊天過程中容易忽略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容易造成防疫措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