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社論/阿富汗悲慘結局 台灣的震撼彈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美國大使館13日下令銷毀敏感資料,代表大使館已有遭攻占的心理準備。拜登總統雖堅持撤軍決策正確,但美國實力衰退,國際威信遭到越戰後最嚴重的打擊,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阿富汗悲慘的結局震撼了美國亞洲盟邦及夥伴,將安全託付美國的民進黨政府須有所警惕,以避免阿富汗效應在台灣出現。

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繼80、90年代蘇聯之後,帝國墳場的「阿富汗魔咒」再次印證在美國身上,拜登總統履行競選承諾,決定在8月31日前完成自阿富汗撤軍,終結長達20年的「永遠戰爭」,決策過程經過理性評估,也得到美國社會的認同與支持,但事實與主觀願望顯然有極大落差。美軍以20年時間,花費1兆美元訓練,配備現代化武器的35萬名阿富汗政府軍,時間證明完全不堪一擊。

 白宮承認「阿富汗衝突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過去20年耗費2.5兆美元、犧牲了2300名美軍生命,撤軍的政治決定可能是正確的,但撤軍的執行面,無論是政治、軍事、情報的評估都有錯誤,而其後果嚴重性更是遠超過預期。前英軍聯合部隊司令巴倫斯將軍批評英國撤軍「戰略錯誤,出賣了阿富汗的未來」,這句話更適用於美國。

 更嚴重的是,脫離阿富汗並不表示美國可以金盆洗手,阿富汗問題並未因此解決,前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表示,塔利班是恐怖分子,將會支持恐怖分子,阿富汗將成為「蓋達組織」與「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避難所,阿富汗將繼續構成對美國與西方國家的安全威脅。如何應對未來的阿富汗威脅,將是美國重要的戰略議題。

 除了決策層面缺失,倉促、羞辱式的撤軍過程尤其令外界費解。7月初美軍在未知會阿富汗守軍情況之下,一夜之間自最大的巴格蘭空軍基地不告而別,現在又要分別增派3000名與4000名美軍到阿富汗及鄰近區域,維護撤軍安全,甚至與塔利班私下接觸,以確保美國大使館人員、人民及服務美國的阿富汗人安全撤離。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堅持撤軍決策不容挑戰,更拒絕闡釋、說明決策目標及執行過程,令人懷疑美國過去20多年的努力,投入龐大資源、犧牲生命,到底為何而戰?

台灣的未來自己決定

 不容否認,拜登加速自阿富汗撤軍,與美中戰略競爭有密切關聯,拜登希望結束在阿富汗與中東的戰爭,集中資源與軍力專注與中國對抗,加強對中共的威嚇力量。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競爭,目標與手段相互混淆,自阿富汗撤軍未必能達成制衡中共的目標,反而先造成阿富汗及鄰近區域的「權力真空」,使中國與俄羅斯得以趁虛而入,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與影響力。

 除了在阿富汗的挫敗外,美國撤退阿富汗也將產生全球性效應,特別是美國形象與信用受到重創,1975年的「西貢淪陷」慘況,可能即將重現喀布爾;美國的實力是否足以承擔維持全球秩序的責任,將受到挑戰,以制衡中國為目標的印太戰略及強權對抗戰略設計,也會受到質疑。

 拜登政府視中國為美國利益及世界秩序的首要威脅,企圖以實力地位並結合盟邦共同遏阻中國的擴張,嚇阻大陸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遏中戰略的重中之重。中共是否會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台聯手是否能瓦解共軍的攻擊?近年來在國際社會引起熱烈辯論,但都沒有定論,因為最關鍵的問題,台海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是否會履行安全承諾,採取軍事干預?美國仍然保持戰略模糊,美國倉促撤出阿富汗之際,台海用兵可能性更是充滿問號。

 或有主張,台灣與阿富汗戰略地位不同,今日阿富汗不會是明天台灣,但兩者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共同特徵─安全依賴美國。拜登一個多月前才在白宮對阿富汗總統加尼保證,「將繼續和你們在一起」,但同時強調「阿富汗人必須要決定他們的未來」,同樣的,美國對台灣支持「堅若磐石」,但台海如風吹草動,台灣的未來終究要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