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

社論/中美共管阿富汗危機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阿富汗戰爭以悲劇結束,美國與阿富汗都遭到殘酷打擊,更平添國際社會動盪不安因素。無論從區域穩定、國家安全、反恐、人類福祉、人道的角度,盡速有效控制阿富汗局勢,維持區域穩定,是所有「利害關係者」的共同責任,美中兩大強權若願意展現大國責任,共同處理阿富汗危機,致力於管控、降低風險,應為各國所樂見。

中美有意維持穩定的關係

 拜登執著於美中「全方位極端競爭」,因而加速了阿富汗悲劇的發生,他急欲脫離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以集中軍力、資源部署到印太地區,強化核心威嚇力量,遏止中國的挑戰與擴張,但未料到塔利班短短11天就如閃電般席捲阿富汗,拜登及美國外交遭逢空前挫敗,美國信譽受到沉重打擊,阿富汗問題若惡化,恐怖主義可能捲土重來,西方國家更是忐忑不安。

 自從拜登就任以來,堅持強權戰略的競爭路線,全面嚇阻中共擴張,使美中關係陷入最低潮。但在這次重大國際危機中,雙方出現了難得的交集,也就是穩定阿富汗局勢,防止阿富汗成為恐怖主義溫床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更有甚者,客觀形勢表明,美國需要中國協助協調塔利班,以順利完成撤離工作,北京也積極與塔利班協調,讓美國能順利撤離。

 多年來中國一直低調、積極處理阿富汗的問題,並在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之間採中立立場,小心翼翼避免過度介入阿富汗內部事務,以免重蹈蘇聯及美國陷入「帝國墳場」的覆轍。中國基本上扮演「促進者」角色,主要目標在確保阿富汗政府拒絕支持以新疆為目標的恐怖組織,同時創造有利形勢推動在阿富汗的「一帶一路」建設。

 美中整體戰略目標及國家利益並不一致,大陸外長王毅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中也數落美方,不能一方面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損害中國正當權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國支持配合美國,國際交往中從來不存在這種邏輯。但雙方對維持阿富汗的和平穩定、政權和平轉移及建立包容性政府的立場是一致的。到目前為止,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秩序仍未恢復,但美國撤離工作平順,中共發揮了積極功能。

 阿富汗危機何時解除,目前仍難以預料,但雙方至少在阿富汗事件上保持了開放、合作的態度,而北京也沒有趁著美國危難時落井下石,表現了大國的風範,也證明了美中在競爭、對抗中,仍有合作的空間。

美新任駐中大使透露玄機

 另外,拜登日前悄悄宣布將任命前國務次卿伯恩斯出任駐中國大使,深孚眾望的伯恩斯是資深職業外交官,預料參議院將可順利通過任命。這項人事案傳聞已久,雖不令人感到意外,但發布時機顯有玄機。伯恩斯在美中關係仍處低潮,美國外交因阿富汗陷入動盪時期出使北京,象徵了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當前美中雙邊關係先力求維穩,戰略競爭其次。

 過去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都是外交建制派外的政治任命,伯恩斯的任命案得到華府外交圈普遍認同。前國安會亞洲專家麥艾文表示,美中兩國在意識形態加劇競爭下更難展開高層對話,這次伯恩斯的任命,反映拜登正尋求與北京溝通的新模式,他將成為美中關係的重要一員。

 美中兩國曾因派駐對方的大使長期出缺,而被認定兩國關係交惡,7月間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赴美履新,上任後收斂起過去「戰狼外交」的風格,多次公開亮相或發言頻頻向美國遞出橄欖枝,強調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中美關係進入結構性對抗階段,外界觀察中美關係也習慣從衝突面切入,如3月的阿拉斯加美中戰略對話,7月初的美國副國務卿雪蔓的天津行,媒體偏重雙方的對立與敵意,卻忽略雙方化解歧見、建立共識的努力。

 世局詭譎多變,美中關係仍充滿變數,拜登是否能安然度過阿富汗危機?美中全面戰略競爭的路線是否會調整?雙方在台灣議題的歧見等都會影響兩國關係的走向,但從美中處理阿富汗危機的態度與作為來看,中美有共同意願維持穩定的雙邊關係應是合理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