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社評/大陸技職人才荒

image
旺報社評

 大陸力圖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升級,除了關鍵技術尚待突破外,專業技工、技師短缺問題同時需要解決。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大陸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5800萬,兩者都嚴重不足。根據官方數據,技能人才職缺比長期在1.5倍以上,高級技能人才缺口更達到2倍以上。也就是說,1個高級技術工人至少有2個職缺在等候。

培養「大國工匠」精神

 為打破瓶頸,大陸發布《「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目標在「十四五」時期新增技能人才4000萬人以上。所謂「技能人才」,涵蓋專業技工、技師以及其他技能人才,這是大陸新近提出的名詞,意在突出未來要培養的人才,要比傳統意義上的技工具更高素養。

 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大陸向製造強國轉變升級的瓶頸,大陸技能勞動者2億多人,總量占比不足30%,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則可達到70%到80%。大陸工信部、教育部調查顯示,到2025年,僅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技能人才的缺口將近3000萬人。

 近些年來,大陸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但一些年輕人依然「寧送外賣也不去工廠」,這與技術工人的薪資待遇有關,也與技工的社會認可度、職業發展空間有關。要度過這一瓶頸,既需要從教育改革著手,亦需對技術人才保障進行全面的政策扶持。

 從人員待遇來看,城市落戶、配偶和子女的就業、教育、住房等問題都在上述《方案》中有所涉及。該《方案》還要求,技工院校畢業生在起薪標準、機關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要與大學學歷畢業生享同等待遇,這是對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的認可和肯定,有利於破除「唯學歷論」、「唯分數論」,轉變社會對於技職教育、技工行業的成見。

 其次,結構性就業矛盾不僅是「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的矛盾,也是大學畢業生高學歷低技能,無法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矛盾。伴隨著「十四五」時期大陸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這一矛盾還將更加突出。

 因此,大陸大專院校的教育模式和專業設置需要更加契合市場需求,技工培養的模式和理念也需升級。「機械化重複作業」的傳統藍領概念已不適用於數位化時代,隨著以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傳統生產管理方式的加速融合,具備高職業素養與「大國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將是未來的人才風口。

讓農民工學習先進技術

 今年以來,大陸各省陸續發放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其中江蘇昆山首批企業新型學徒制班正式開班,經免費培訓後,獲得高級技師資質的學員還可獲得現金補貼。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著手編製「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專項規畫,將透過定向培訓、校企合作、構建新型技職院校等方面,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

 大陸「共同富裕」布局中,「技能中國行動」將起到關鍵性作用。「十四五」時期,大陸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將超過1000萬人,與此同時,在城鎮化進程中,仍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等待轉移就業。過去,這些流向城市的農村勞動者因文化與自身素養原因,通常不得不輾轉於各個工地、工廠,從事技術含量極低的工作,而自身的技能與收入常年難以提升。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普及,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被機器取代,農民工群體作為普工、技工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能學習使用先進技術,從事高技術含量的生產工作,將成為「技能中國行動」的直接受益者。

 另據大陸國務院日前發布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畫》,在鄉村振興的重點幫助地區,將建立一批技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目標培養5萬名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這些措施在為製造業人才缺口提供支援的同時,也有利於防止農村返貧現象的發生和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就此而言,大陸對技能人才的培育規畫是當務之急,亦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