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問題視而不見 官方搞錯對象
遊覽車撞山壁
今年3月16日,騰龍遊覽車在蘇花公路自撞山壁,造成6死、39傷慘劇。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指出因遊覽車車體打造出現系統性問題,讓交通部大動作召回逾千輛車檢驗,但事後遭檢察官「打臉」指事故主因是人為操作。遊覽車公會批評,人為問題比車體更該被關注,可惜官方老是搞錯對象。
騰龍遊覽車自撞蘇花公路山壁,造成嚴重死傷。運安會調查指車內座椅不該噴飛,認定車體結構有「系統性問題」,暗示嚴重死傷與車體安全有關。
交通部依據運安會調查報告,大動作召回1185輛遊覽車及國道客運車輛,逐一檢視座椅安裝工法,經比對後計有789輛與送審時的樣式不符,但僅是使用的螺絲或固定夾型式不同,並無大問題,要求業者改善後結案,被外界笑是雷聲大雨點小,還遭宜蘭地檢署「打臉」,檢方認定肇因是人為因素,與車輛機件無關。
遊覽車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從2016年陸客遊覽車火燒車、2017年蝶戀花遊覽車翻車,到今年的遊覽車撞山壁,外界一開始都把矛頭指向車體問題,最終調查皆是人為因素,足見社會對遊覽車安全長久以來抱持不信任,這個現象要歸咎於政府噤聲。
魯孝亞指出,台灣擁有堪稱世界最嚴格的遊覽車安全規定,車體打造也與國際接軌,一旦碰上事故,負責檢測的車輛安全審驗中心(VSCC)以及負責出廠後檢查的交通部公路總局,卻不願出面擔保自己的檢測無誤,放任輿論以訛傳訛,影響大眾認知。
魯孝亞說,大家都以為車子愈新愈好,但最近出事的都是新車,其中極少數與機件相關,大多是人為因素,高工時、路線不熟、司機操作不當,就占了8成左右。
「政府有沒有針對問題去加強?到目前為止顯然沒有。」魯孝亞建議,駕駛定期回訓時,公路總局應把退休的資深駕駛、技師聘回來傳承經驗,例如下坡大彎怎麼過,如何減速、打檔、煞車技巧,都能得到更完整教育。
此外,遊覽車工時也是大問題。目前規定駕駛工時以輪胎滾動時間來計算,但遊覽車的特性是走走停停,許多時間在等待客人,卻未被列入工時,都潛藏著疲勞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