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社論/經貿灰犀牛證明蔡政府無能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大陸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兩岸貿易總額達2662.9億美元,年增率27.8%;台灣對大陸順差13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131億美元明顯擴大。依我國海關統計,陸港出口占比2015年為39.0%,2020年達43.8%,台灣對陸港出口依賴度持續加深。此顯示「反中」的蔡政府執政5年後,兩岸經貿反而「親上加親」,令人費解、憂心。

依賴大陸 蔡政府無力解決

 專家用「黑天鵝事件」形容發生機率很小、且難以預料的事件,一旦發生卻會造成難以承受的巨大傷害,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也有專家認為「黑天鵝」雖然可怕,但機率不大,領導者更應該重視的是存在於眼前,幾乎確定會發生,但大家無視其存在,就有如一隻灰犀牛正朝向我們奔來,領導者卻習以為常不想處理,眼睜睜地看著灰犀牛迎面衝撞造成巨大傷害,「全球暖化」就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在兩岸關係惡化當下,兩岸經貿已成為一隻迎頭而來的龐大「灰犀牛」。蔡政府若繼續往台獨方向邁進,又積極充當西方世界圍堵中國的棋子,一旦大陸更加強大、西方無力干預兩岸事務,北京就可能以激烈手段逼迫統一,而對台灣貿易和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蔡政府對此巨大風險卻視而不見、坐令風險繼續擴大,令人匪夷所思。

 馬政府時代,因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北京不管是否接受,至少沒有反對;兩岸往來熱絡,大陸對台善意日益增加,沒人擔心大陸會武統,或以兩岸貿易為武器逼迫台灣談判統一,台灣確實享受了「和平紅利」。但蔡政府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惡化,大陸武統呼聲高漲,農產品對陸出口遭嚴格對待,需接觸市場才容易發展的服務業發展受限,台灣早已付出相當的經濟代價。

 在兩岸政治風險升高之際,理性選擇應該是分散貨品出口風險,均衡地向全球其他各地出口。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放任兩岸貿易持續升溫,對大陸出口依賴繼續提高。在馬政府時代,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批判馬政府傾中、市場依賴大陸,必須分散風險;自己執政後,不僅繼續增加對陸依賴,還厚顏無恥地瞎扯是「大陸依賴台灣」,完全忘了對馬政府的批評。

想台獨就要降低出口依賴

 其實,蔡政府並非不想分散風險,上任後也提出「新南向」政策,耗用大量資源想讓貿易轉向東南亞和印、紐、澳等地,但成效不彰。顯示只要大陸經濟繼續增長,兩岸經貿的緊密度就只會進一步提高,根本無力扭轉,印證了國際貿易理論中的「重力理論」─貿易量和距離遠近成反比、和載體大小成正比。在兩岸距離如此之近、陸方規模如此巨大之下,兩岸經貿將只增不減。

 蔡政府若承認兩岸經貿的增強難以扭轉,就必須改善政治關係,不讓北京有機會以激烈的經貿手段作為報復或逼降台灣;若不願放棄往台獨的道路發展,那就必須使盡洪荒之力,盡可能降低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否則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北京若使出對抗手段必使台灣經濟損失更大。只有不負責任、缺乏理性的無賴政府才會一方面追求獨立,另方面繼續提高對陸出口依賴,藉以獲得亮麗經濟表現,卻罔顧全國經濟承擔更高的風險。

 或許有人認為,台灣對大陸出口是以加工出口使用的電子零組件為主,北京若拒絕進口台灣貨品,將嚴重衝擊本身出口,甚至影響經濟成長。這種看法似乎有其道理,但其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陸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度已大幅降低,國內生產毛額中出口占比已從2006年的36.04%快速下降到2020年的18.50%,再過幾年大概就會接近美國2010年代的平均13%。更何況除了高級晶片以外,大概都可以輕易在海內外找到替代品。

 兩岸經貿的灰犀牛正迎面而來,無力處理這個問題的政府,是一個陷未來於險境的無良、無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