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王家瑜/台北報導

天氣乾冷 好發異位性皮膚炎

image
天氣變冷,不少人感覺皮膚變得又乾又癢,甚至抓到破皮流湯,醫師提醒,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圖為台北市西門町10日民眾包著厚厚的逛街。(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天氣變冷又變乾,不少人感覺皮膚變得又乾又癢,甚至抓到破皮流湯,醫師提醒,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疾病,好發於兒童,隨著年紀增長可能自行痊癒,但也有不少成人患者受它所苦。

 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昨日舉行,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以「不只是皮膚炎?重新認識異位性皮膚炎」為題,說明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僅是皮膚發炎,而是一種全身性過敏,患者常合併有鼻過敏、氣喘等,尤其最近氣溫驟降又乾燥,容易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而台灣夏天濕熱,也很容易誘發病灶。

 異位性皮膚炎急性期最大特色就是皮膚乾癢,搔抓可能導致破皮、流湯。朱家瑜指出,度過急性期後,皮膚病灶會變成淡粉色,也就是亞急性期,等到淡粉色褪去,皮膚摸起來會有些粗糙,或是出現溝紋,即進入慢性期。

 異位性皮膚炎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病灶會跑來跑去,數周到數個月就會出現在其他部位,通常幼兒期容易出現在臉頰、肚子、大腿,學齡期轉移到手腳彎曲處,成人期可能集中在手掌、手腕、脖子,或是演變為全身紅皮症。

 過去普遍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只是單純的皮膚發炎疾病,擦擦藥膏就好,朱家瑜表示,確實有7到8成患者屬於輕微病灶,擦類固醇和乳液就可以控制,但有2到3成患者屬於中重度,需要透過吃藥、打針治療,花了好幾周從急性期恢復到慢性期,但過了一晚又發作,病人可能會非常挫折,他坦言「治療上需要一點耐心」。

 有些長輩每到冬天就覺得皮膚癢,朱家瑜指出,過去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很好的診斷標準,可能被誤認為一般濕疹;如果擦乳液都沒有效果,可考慮就醫檢查過敏指數,醫師也會詢問過去有沒有鼻過敏、氣喘等病史,來診斷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