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專訪洪秀瑛(香港連線)

林嘉欣演乳癌苦 眼神呼吸皆有戲

本能演出《美國女孩》藉陶藝找情緒出口

image
林嘉欣主演的《美國女孩》強勢入圍金馬7項大獎,12月3日將在台上映。(寰亞藝人經紀提供 攝影/B Wong)

林嘉欣是金馬獎史上首位獲得女主角、女配角與新演員3項演技獎大滿貫的演員,今年她帶著《美國女孩》問鼎第2座影后。外型甜美的她,過去鮮少以媽媽形象呈現在大銀幕,她吐露一直以來抗拒媽媽角色的原因,「女演員很可憐,一旦演了媽媽,所有的媽媽角色都找上來了。」

 林嘉欣認為,表演路上還有很多角色可以好好探索,所以刻意避免接演媽媽角色,這次點頭關鍵在於:「40幾歲的年紀,很少能遇到一個有完整性的角色,這次劇本寫得非常好,導演也給我很大信任感及空間,讓我形塑『莉莉』這個角色。」

形塑角色勤做功課

 片中的莉莉是乳癌患者,帶著2個女兒從美國回台治療,有幾幕她做化療及化療後產生的不適感,眼神、表情及語氣流轉演得絲絲入扣。

 她分享開拍前除了到醫院探訪患者及照顧者,也看了作家西西寫的《哀悼乳房》的書,並和導演討論莉莉與片中丈夫的原生家庭背景,以及對孩子教養上的差異。

 她認為,閱讀文字讓她對角色的想像更大,所以形塑角色前鮮少看其他影片。片中有一幕女兒幫她擦身體橋段,她當時坐浴缸裡、胸部綁著繃帶,劇組找來護士依患者切除後的真實情況幫她綁上繃帶,「因為綁得很緊,我有點喘不過氣,所以氣若游絲的語氣,剛好符合角色狀態。」

 電影中的媽媽背負著親子關係緊張、疾病等壓力,林嘉欣從自己媽媽身上觀察出類似印記,「我媽媽是傳統典型的媽媽,有事想講又講不出口,有時候委屈、有時候犧牲,用雙重標準過日子我是不願意的,所以我跟孩子相處很坦白,我作為太太也很爭取有自己的時間,貼近自己想要的樣子。」

暴走後向女兒道歉

 她對片中大女兒角色也有感,片中大女兒想回美國,當年她一心想回台,她15歲被星探發掘後很想入行,於是騙爸爸說回台過暑假,1年後才回家,爸爸抱著她痛哭,「我才知道什麼事都要跟家人講,現在我當母親就懂了。」

 林嘉欣和導演老公袁劍偉育有11歲和8歲的女兒,她分享從女兒小二開始,一家人就開家庭會議,教養過程也有情緒暴走時刻,「特別是到夜晚,我的耐性就愈來愈少,如果我有情緒,隔天就會跟她們道歉,道歉的做法和開家庭會議都是我媽媽不能認同的,但我認為每個年代的教養方式都要改變。」

 她也曾因教養問題和另一半有不同意見,「所以拍《美國女孩》很多時候都用本能來演,因為我明白這家人矛盾的位子在哪,遇到的難題在哪。」生活中如何找情緒出口?她說除了表演也鑽研陶藝,今年還開了工作室,「在香港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把自己暫時忘掉是很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