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陳人齊/台北報導

壺腹癌會暴瘦黃疸 定期照胃鏡預防

image
「壺腹」位於十二指腸內側,屬於膽管、胰管的交匯處,因構造上為一個較小的隆起組織,外觀與乳頭相似而得名,因此壺腹癌又稱乳凸癌。

 前駐泰大使李應元、前教育部長吳京,以及文學作家幸佳慧都因壺腹癌辭世,引起國人對壺腹癌的重視。但究竟壺腹癌是什麼?又該如何預防?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總醫師朱光恩指出,「壺腹」位於十二指腸內側,屬於膽管、胰管的交匯處,因構造上為一個較小的隆起組織,外觀與乳頭相似而得名,因此壺腹癌又稱乳凸癌。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是最好的方式,此外不明原因暴瘦、黃疸也都是壺腹癌的常見症狀,民眾可多加注意。

 朱光恩指出,壺腹主要協助分泌胰液與膽汁,幫助人體進行消化,因此,一旦發生壺腹癌,膽汁與胰液就無法分泌至十二指腸,而壺腹長出腫瘤會把膽管與胰管堵住,造成膽汁累積在膽管內,長期下來會經由血液流至全身各處,因此壺腹癌病患會在眼白及皮膚等部位開始變黃,甚至出現全身發癢等症狀。

 一旦出現體重驟降、黃疸等症狀,壺腹癌通常已步入晚期,很難得到良好治療效果,朱光恩解釋,這是因為壺腹位於腹腔最複雜的器官交錯處,相當不易診斷,加上壺腹發炎變化時並無任何徵兆,唯有定期胃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不過,仍有少數人即使做胃鏡檢查也無法發現壺腹發生病變,朱光恩指出,臨床上約有10%的壺腹癌病患無法被透過胃鏡檢查發現,這些人通常是因壺腹藏在十二指腸後面,因此很難看到進行診斷。

 至於壺腹癌該如何治療?朱光恩表示,無論是壺腹癌、胰臟癌還是膽管癌,治療上都必須開刀進行十二指腸切除術,屬於腹腔內的最大手術,若是胰臟癌患者,還必須將胰臟切除,而壺腹癌術後一年存活率約81.6%,兩年存活率為48.6%,僅20%病人能活超過五年。

 雖然壺腹癌的五年存活率不高,但朱光恩表示,相較胰臟癌、膽管癌,壺腹癌已是存活率較高的癌症,且壺腹癌是罕見癌症,發生率約百萬人分之五,國外研究指出,擁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PJ症候群等罕見疾病患者為壺腹癌高風險族群,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恐慌,只要規律接受胃鏡檢查,就能達到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