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2

社論/支持重啟核四 化解國安風險

無色覺醒:四大公投過關一個不能少系列四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4項公投中重啟核四支持度最低,通過的可能性較不樂觀,但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太過急躁,將為台灣帶來極大的缺電與經濟和國安風險。核安當然重要,但我們不會為了怕地沉風險而關閉高鐵,何況世界各國都為實現減碳目標而紛紛增加核電配比,核准舊核電廠延役,台灣不能反世界潮流而行,期待國人藉此次公投,理性思辨核電的必要性。

以氣代煤全是唬弄

 蔡政府希望以燃氣發電取代核電,但立法院經委會日前討論減碳議題,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盧倩儀指出,甲烷的鎖熱能力很強、壽命很短,減少甲烷對減緩升溫有立竿見影的成效,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甲烷減排承諾;燃氣發電碳排雖是燃煤的一半,但甲烷排放卻是燃煤好幾倍,不利於地球升溫問題的解決,她指責重壓天然氣「會帶台灣走向死路」,痛批「天然氣是淨零碳排橋接能源」是化石燃料業者的話術。

 我們曾反覆指出,蔡政府重壓天然氣不但違反控制氣候變遷的全球共識,台灣的出口與國際地位都有遭負面衝擊的風險。不幸的是,近期多起事件都證明,我們再三提出的風險與問題不但存在,而且更嚴重。

 甫結束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中,各國對減碳明顯有更強的焦慮感,因此通過甲烷減排與去煤承諾。正如先前我們再三指出,綠營雖然要增加綠電比重到2成,但是用來取代原本就幾近無排放的核電,因此在最佳情況下,台灣火電的比重將達8成;在綠電實際上不可能達成2成情況下,火電可能接近9成。

 蔡政府說用「以氣代煤」來降低碳排與汙染,但這百分之百是唬弄甚至欺騙民眾,一來,正如學者所說,燒天然氣還是有碳排,更別提整個開採過程產生的甲烷問題,這些在未來算碳足跡時,都要算在帳上;二來,在電力持續成長情況下,30年後的用電量至少增加8成,換句話說,屆時無論是煤電或氣電的碳排與汙染總量都已遠高於現在。蔡政府卻把廢核增氣形容為能源轉型、減少碳排,當然這是謊言。

 從發電成本看,今年全球天然氣價格大漲,預示未來的險境,在需求持續成長帶動下,天然氣價格看漲,台灣電價上漲壓力與波動將更嚴重。從國家安全看,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台灣卻重壓安全存量只有7天左右,百分之百靠進口的天然氣,明顯是置國安於更脆弱之險境。

碳關稅將衝擊企業

 再從出口與整體經濟看,歐盟已決定針對出口到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預定後年就上路,依照經濟部估計台灣有超過200項產品受影響;這只是第一步,未來對個別企業、產品的碳足跡,各國的減碳成績,都可能成為課碳關稅的依據。依照能源政策,台灣未來火電占比在8到9成,碳排必然嚴重,企業想減少碳足跡都難,遲早要碰上碳關稅,競爭力與出口額都會受衝擊。更別提台灣等於把產業與經濟的未來重壓在半導體,而半導體越是尖端製程就越是耗電,這又是另一種風險。

 反核人士反對核四的諸多理由,從「中共轟炸會發生核爆」、拼裝車、先進國家都在去核,到核廢料無法處理、有斷層不安全等,都是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錯誤的訊息。

 全球31個國家、地區,400多座核電反應爐在運作中,另外還有50多座在興建中,歐美先進國家核電占比都在2到4成左右,法國甚至高達7成左右,可知核電絕非綠營與反核人士口中的極度危險。在減碳優先理念下,核電已漸漸被視為綠電的一種,是有助於減碳的供電方式。也有學者主張「以再生能源取代所有化石燃料」,這個解方「理想性」很高,但現實上台灣發展綠電的條件不佳,以光電而言,台灣土地狹小,光電機裝置量有限,而且只能白日供電,配比若過高,夜間將缺電;風電也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夏天是用電高峰,風力反而不給力,再生能源占比能達到2成就不錯了。

 換句話說,蔡政府的廢核能源政策繼續下去,對民眾而言必然是空汙惡化、健康受損,中南部民眾已有體會,排放增加會傷害出口與經濟,民眾要承受經濟惡化後果,而必然大漲的電價還是由民眾承擔,國安風險就更不在話下。不要被蔡政府話術欺騙,為自己著想,去投票支持核四重啟!(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