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3

社論/庶民年關難過 總統看到了嗎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歲末年關即將到來,今年年關「幾家歡樂幾家愁」,依據人力資源公司調查,近1/4企業不會發放年終獎金,不同行業之間的金額差異也非常大:金融保險會計和科技資訊業可以達到2個月以上,但就業人數眾多的餐飲住宿、休閒旅遊業只有0.5個月,文教業、民生服務業、農林漁牧和環保生態業也都不到1個月,大傳公關廣告業更只有0.44個月,「庶民」的年關很不好過。

庶民啞巴吃黃連

 讓這個年關更難熬的,是物價上漲的壓力,庶民像「啞巴吃黃連」般有苦難言。1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84%,創下9年來新高;同月消費者「高頻率購買商品」(每月至少消費1次)物價指數和去年同期相比,更上漲6.62%,漲勢驚人。尤其過年不可或缺的肉類、海鮮和水果,只要上市場的人,都會明顯感受到價格的上漲。對支出主要用於日常生活所需的庶民而言,生活成本上漲的壓力更大,生活辛苦可想而知。更慘的是,同月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達14.19%,顯示消費物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壓力。

 另外,中央大學公布的11月消費信心指數,6項指數中有5項都偏向悲觀,特別是對庶民影響較大的「國內經濟景氣」、「物價水準」和「家庭經濟狀況」,大眾的看法都持續惡化,顯示廣大民眾並不看好經濟,和政府對經濟前景極度樂觀的看法截然不同。

 原因很簡單,台灣已經成為「二元經濟體」,由繁榮的高科技製造業和停滯的平庸服務業所共同組成,只看被高科技製造業帶高的經濟「平均數據」無法洞悉底層庶民生活的痛苦和無奈,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對服務行業衝擊相對更大的情況下。

 人力資源業者的調查也顯示,明年軍公教雖然將調薪4%,但只有4成企業會加薪,預期調幅只有3.1%,低於公部門的調薪。顯示多數企業不會受公部門調薪的影響而跟著調薪,幅度也不會跟進公部門。很顯然,疫情肆虐衝擊國內企業的慘況,影響了民間企業的薪資調整,也無法彌補通膨侵蝕掉的薪資,多數民間企業明年的實質薪資應該是下降的。難怪消費信心指數的調查結果,大家對「家庭經濟狀況」的預期相當悲觀,和政府一再宣傳經濟成長會如何出色,完全不相一致。

數據治國很危險

 媒體曾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分析,在疫情發生後的1年多來(去年1月到今年5月),在95個細行業中受衝擊讓工作減少最嚴重的幾個行業,依序是餐館、旅行及相關服務業、住宿業、零售業、紡織業、運動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其中除了紡織業可能和新冠疫情比較無關之外,其他5種行業都屬於民生密切相關的庶民服務業。除了失業大量增加,因減少工時而減少收入的現象極為普遍,而沒有倒閉或歇業的業者大部分都在虧損中苦撐,即使有各期的紓困或振興措施,其實都屬杯水車薪,難以扭轉瀕臨倒閉的狀態,可能只是將退場的時間延後而已。而在今年5月疫情惡化之後,這個現象更加嚴重了。

 由於通膨升高,中央銀行理監事會雖決定利率「連七凍」,但楊金龍總裁明確指出「明年一定朝緊縮方向走」,必要時將調回去年調降的1碼。一旦利率走升,極可能成為壓垮眾多服務業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的企業倒閉潮,恐怕會遠超過一般想像。和製造業不同,服務業失業勞工轉業相當困難,因服務業的失業率本來就高於整體平均,這些新失業的服務業勞工,極可能製造出大量社會問題,讓社會的不穩定性提高,甚至衝擊執政黨明年地方選舉的表現。

 如果政府還是以數據治國,沉溺在「出色」的經濟成長率而自我感覺良好,對眾多瀕臨死亡的庶民服務行業麻木不仁,不願伸出「客製化」的援手,那很快就會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