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須保持開放 化解美國兩極分化
名家觀點/鄭永年
鄭永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
鄭永年在大陸澎湃新聞「中國再出發」年終報導指出:「前一百年,中國主要解決革命和建設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強起來的問題。」
鄭永年說,扶貧階段完成後,共同富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從歷史進程看,中國已邁入「第三次開放」,不僅是主動開放,也是諸多領域單邊開放。中國要繼續保持開放,才能化解美國兩極分化世界的企圖,同時要爭取國際話語權和掌握規則制定權,變被動為主動,讓中國真正與國際社會和市場接軌,是中國成為強國的關鍵。
鄭永年表示,儘管官方沒有「第三次開放」說法,但從近代大歷史看,「第一次」是鴉片戰爭後被迫開放。「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主動開放。現在「第三次開放」,不僅是中國主動開放,而且是諸多領域單邊開放。
單邊開放就是不管你開不開放,我都開放。從內部來看,中國已提出「雙循環」、「制度性開放」等新概念。實踐上,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由貿易港都在發展。從國際層面看,和東協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明年1月1日實施;中國也已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鄭永年指出,「第三次開放」的目標不僅是傳統上投資貿易的數量和品質、技術升級和創新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話語權和規則問題。開放非常重要,對技術發展也頗為重要。最重要的是,對規則制定權的競爭,是今天國際競爭的核心,更是未來中美競爭的核心。
鄭永年表示,所以中國下一步要改革行政體制。從「雙循環」戰略來看,內循環核心是統一國內規則,外循環是中國規則國際化。中國可以透過內循環把各地方規則統一起來,例如先統一粵港澳大灣區規則,其他經濟區再對接。規則統一以後,中國制定標準走出去,藉由國際大循環,在世界規則補充銜接。中國能不能成為大國強起來,那就是規則制定權。
對中國實現「共同富裕」前景,鄭永年頗為樂觀。他認為中國具有制度優勢,國家動員能力強,新型舉國體制也是中國優勢;其次,中國已累積相當財富,在實現全面小康基礎上,諸多方面還有繼續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