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9

社論/總預算藏貓膩 在野黨別沆瀣一氣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國民黨團不滿公投期間政府「行政不中立」而罷審,民進黨擔心無法如期完成三讀,以多數決將公務預算部分「逕付二讀」,創下國會首例,引發在野黨同聲譴責違憲與獨裁。各界撻伐下,朝野政黨各退一步,以「復議」退回委員會繼續審議,各黨則承諾於1月底前完成三讀、不再復議。近年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審查預算流於形式,奉勸朝野立委「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切不可放棄為民看緊荷包的天職。

菜市喊價債留子孫

 從2008年開始,除幾個大選年趕在12月底前完成預算審查外,每年最遲次年度1月底都可以審完。就結果論,民進黨團堪稱戰功彪炳,在野黨團早已喪失藉預算審查權制衡行政院的能力。想當年民進黨在野,拖延預算審查毫不客氣,逼迫國民黨讓步,如今自己當家,在野黨稍稍杯葛,就不惜創下憲政惡例想翻臉,殊不足取。

 民進黨掌握立法多數席次後,委員會審預算總是以「凍結」某些預算為手段要求補充資料,但通常在預算單位提供報告後就會解凍,看似嚴審,其實是作戲。至於完成審查送到院會的預算,幾乎全都經過政黨協商,刪減1%上下後通過。所以,每年都會做做樣子小刪,如去年預算就以「統刪」委辦費5%、政令宣導費20%、軍事裝備及設施3%等後照章通過,其他年度也都類似。換言之,所謂審查只是虛晃一招。

 自2014年起,立法院每年刪減金額為:245億、250億、222億、240億、249億、240億、246億、256億,表面上審查嚴格,事實上朝野心知肚明這套「遊戲規則」,彼此作樣演出,屆時就「如擬」通過。這種以政黨協商取代實質審查的離譜現象,前立委林濁水看不下去,直說「像幾個人在菜市場喊價」、「這個制度一定要改」。

 在野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雖已政黨輪替幾次,迄今仍不太像個在野黨。在沒有上位審查原則之下,對預算審查只能散槍打鳥,缺乏據理力爭的膽識。例如,拜美中貿易戰供應鏈改變,以及疫情下資通訊零組件需求大增、出口大好之賜,2020年和2021年景氣大好,稅收增加,理應創造盈餘來清償債務,但政院繼續編列230億元歲入歲出短差、擴大政府債務,然後動用前年度歲計剩餘500億元,加上舉借新債690億元,來彌補赤字並「償還」前債960億元。

國民黨僅散槍打鳥

 政院不知反省卻標榜「還債金額20年最多」進行大內宣。在野黨對此大可強烈反應,要求好年冬必須反轉「短差」為「剩餘」、降低政府債務才是。甚至應找出部會編列預算之偏差,指陳問題之所在;但在野黨迄今卻無任何回應,若非不夠用功,就是不用心於此,只做有媒體效果的表面工夫,不深究問題之根源,乃至於外界經常質疑:無黨籍的高金素梅委員個人戰力都強過在野的國民黨。

 政治學中有所謂「忠誠的反對黨」,意即反對黨在忠於國家之下,對執政者的批評都是正當且應為的,特別是應透過預算審查,將政府施政和國家帶往正確方向。民進黨當年在野時「戰力」十足,對政府批評經常誇大甚至扭曲,卻自認是天經地義;但執政之後,卻反而壓抑在野黨批評,動輒斥責在野是在「亂台」,在野黨既無能凸顯政府問題之嚴重,又懍於「亂台」之汙衊,每陷於被動而被社會認定「無能」。

 但是總預算審查,是代表人民監督政府的立委天職,也是在野黨呈現執政黨施政規畫無能、自己具有重返執政能量的最佳場域。若只在程序或不直接相關的枝節上下工夫,甚至以不具說服力的「武鬥」來向民眾討好交心,卻不用功深入挖掘、找出預算編列的貓膩,以高超的「文鬥」博得掌聲和喝采的話,不僅有失天職,且更難重掌政權矣。

 新年度總預算中,對地方經濟整體協助高達5159億元、國防預算規模4717億元、社會福利支出更高達6018億元,難道都沒有隱藏問題?立法院,特別是在野國民黨的表現,可不能遜於民眾黨,否則真會讓人懷疑,是否已經和執政黨沆瀣一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