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周韻采

台灣還需要國民黨嗎

社會觀察

image
(本報資料照片)

 此時或許連談論國民黨何去何從的文章也激不起點閱率了,整個社會已快要適應沒有國民黨的日子了。

一個激不起民眾熱情的政黨的確沒有存在的價值,但僅在十餘年前尚獨領風騷的政黨,何以落敗至此?原因眾說紛紜,不外是積弱不振的黨中央,加上割據地方的諸侯,而這兩現象又互為因果。

 過去國民黨依靠侍從體制,扶持地方派系,鞏固政權。在與派系的利益交換中,黨中央是資源分配者,強勢主導。但在吳敦義2020敗選下台後,繼任者江啟臣無前輩般歷練出的威望與折衝能力,卻還以強勢黨中央的姿態領導國民黨,造成諸侯隔岸觀火,令不出黨中央。也因缺乏統合作戰能力,國民黨在立法院問政形同一盤散沙,政黨支持度也一直在低檔徘徊。

 也因此,國民黨黨員給朱立倫第二次機會,回鍋黨主席。然而,公投加上補選、罷免結果,證明了江啟臣開啟的弱勢黨中央結構已然形成,即使老司機也回不去了。

 弱勢黨中央除了納入諸侯,或有政治影響力人物進決策圈外,還有沒有其他作法可以扭轉頹勢呢?黨中央的弱勢是指沒有財力或組織主導選舉事務,但比起縣市長忙於日常市政,黨中央可以從事思想工作,重新定義政策內涵,發展民粹的政策口號,並以中央廚房概念,輸送民代問政或上政論節目對戰的子彈,讓民眾感受到國民黨是有論述的政黨。

 譬如,國民黨不應再陷入反核/擁核的爭論,因為那是對手定義的戰場。國民黨應走向「反碳(發電)」的道路,結合因歐盟強制碳排帶來的新興能源產業族群,擘畫促使人民採用低碳產品的政策,藉此標示民進黨是落伍、骯髒發電,國民黨主張的反碳才是進步的。

 目前諸侯或許覺得弱勢黨中央與其無關,甚至想要切割黨中央,這種想法未免短視。諸侯2018年的勝選不是其政績或個人無瑕疵,而是拜「韓國瑜旋風」的外溢效果所賜。這些民調領先的諸侯在年底縣市長選舉若想採取冷處理的選戰策略,由賽局理論角度而言,絕對會變成追隨者,由對手定義人設與選戰節奏,對選戰大大不利。

 故黨中央與諸侯必須認知到:政治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戰啊!年底勝選是共同的目標,在此之前,合力建構國民黨形象,防止個別政治人物被狙擊成不法、愚蠢的人設,才是重中之重。

 中二補選亦可看出單憑地方派系力量,已不可能在一對一選舉中勝出。國民黨過去最強大的選舉利器:組織動員,完全破功。弱勢黨中央尚有可為之處在於帶領新思想,發展新論述,這就需要能深思但有選舉經驗的人才能畢其功於一役。故慧眼識英雄或許才是朱立倫2022選舉最大的挑戰。(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