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社論/蔡政府打蔣經國牌 虛與實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綠營今年加入追思故總統蔣經國相關活動,蔡政府的退輔會結合蔣經國嫡系政戰學校畢業生組成的復興崗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追思音樂會,還發表〈為什麼要紀念經國先生?〉說帖長文,總結蔣經國的施政路線是「反共、革新、保台」。由台北市政府與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興建、營運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也將在22日開幕,蔡英文總統及前總統馬英九可望同框出現,一起追思經國先生。

老蔣抵禦共軍遭貶抑

 這是蔡總統繼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新論述後,進一步以肯定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向台灣主流民意挺進,不僅是更積極地開拓中間選民的支持,甚至對深藍選民也建構了一種化解敵意、爭取認同的微妙連結。

 這對已勢衰氣頹的國民黨,當然是一個深沉的警訊,但藍營大老們除了行禮如儀到慈湖謁靈外,似乎並無足夠的警覺;就算注意到了,也只是用「借殼上市」、「假的、騙票」等老套批判來制式回應。問題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只有真正抓住民意取向者,才有定義真假的權力。

 以民進黨的黨性、鬥性或韌性來說,它對於必須削弱甚至消滅的政治對手如國民黨,絕對會下重手、絕不手軟,而且趁早消滅!但對某些深入人心而一時消滅不了的價值或人物,如中華民國和蔣經國,那就會貼近融化,想方設法由「我」來詮釋。如今來看,經過反共牌與中華民國牌的話語權操弄、變化,民進黨已經逐步建立了它的論述,現在恐怕連蔣經國這個藍營神主牌也會被搶走。

 但民進黨真的是在緬懷或肯定蔣經國的政績嗎?這其中當然有真有假,稍有點頭腦的人都看得出這裡頭的虛實,為了選舉而有選擇性、權謀性的政治算計,可謂昭然若揭。

 首先,民進黨既標舉蔣經國在位時「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為其強烈反共、甚至民粹反中的兩岸政策背書,但對反共最力的蔣中正卻完全否定;如果蔣經國在位時的堅定反共備受肯定,那麼,蔣中正總統率軍民抵禦共軍的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炮戰,為何沒有得到公平的肯定,反而遭民進黨政府全面貶抑?

盲目逢共必反走絕路

 國家、民族與個人相同,不僅活在現在,也有不可磨滅的過去和未來的願景,蔡總統的中華民國只有72年,硬生生地捨棄了過去38年的奮鬥與光榮、苦難與屈辱,更有計畫地切割中華文化,建構南島語系文化,沒有傳承的根源,如何確定未來追求的方向?表面上看,她的中華民國是借殼上市,實際上卻是一幢只有裝潢,卻地基不穩且戶籍不清的建築。說白了,這到底是使中華民國重生發展?或根本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何況蔣經國的革新保台,也是為了有追求統一的可能,斷然不是永遠偏安一隅,甚至自絕於中華文化。

 談到「反共」,台灣反共70多年,但如今的「共」已非當年的共,如今反共是要反什麼共?為什麼反?如何反?應該有更理性且符合國際現實的認知;如果還是像過去冷戰時代那樣無差別性、零和的對抗,全面的、八股的宣傳反共,雖然是最能討好民粹的政治操作,但對台灣現在與未來的正常發展,即使短期有好處,長期卻是自斷生路與生機的。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中共政權也在大變特變,今天的中共已不是當年那個封閉專制、一窮二白的中共了,今天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許多台商、台生在對岸發展,即使兩岸政治關係緊張,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2021年高達1716億美元。哪些該反、哪些不必反,哪些應該合作、哪些可以虛心學習,都應該慎謀能斷、能收能放,而非不分輕重、盲目地「逢共必反」,那只會讓自己走上絕路。

 民進黨自2016年重返執政後,雖經歷過2018地方大選的重挫,但很快便上緊發條,蔡總統抓緊黨政軍特大權、媒體與網軍,建構「超完全執政」,最近又在公投、立委補選和罷免案連三勝,可以說其對台灣的統治越來越順手,政治操作也越來越有信心,當然也促使其越來越有底氣敢於面對現實,甚至開拓新的格局。

 但這股底氣究竟會使民進黨走向更多元、開闊、公允的大道,還是越走越窄而進入死胡同,關鍵是能否誠實面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