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蔡旻妤/台東報導

農委會鼓勵鳳梨釋迦廢園轉作 農民不領情

內銷速度趕不上產量 僅占原本全年銷往大陸的2成

image
農糧署鼓勵鳳梨釋迦農轉作,最高每公頃補助10萬元,台東果農認為轉作並非解決之道。(蔡旻妤攝)

 台東鳳梨釋迦銷陸受阻,雖然中央及地方聯手推銷,銷售量仍有限,農委會農糧署進一步鼓勵鳳梨釋迦農轉作,果樹嫁接大目釋迦每公頃補助5萬元,若轉作山竹、榴槤等每公頃則補助10萬,但農民不領情,認為轉作非解決之道。藍營議員也痛批中央,應重視農民真正需求,而非一昧補助。

 郵局人員忙著將一箱箱鳳梨釋迦搬上車,趕在春節前寄到消費者手中。台東郵局本周起每天都多了700多箱的鳳梨釋迦要外運,然而內銷的速度仍趕不上產量,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幾個月估計賣出2、3000噸,僅占原本全年銷往大陸的2成。

 農委會農糧署公告,將鳳梨釋迦增列在輔導廢園轉作作物品項內,農糧署東區分署長徐煇妃指出,農民若廢園轉作新興或無產銷失衡的作物,如山竹、榴槤、紅毛丹、咖啡等,每公頃可獲10萬元補助;已具生產能力果樹嫁接國內市場偏好的大目種,隔年可繼續生產,每公頃可獲5萬元補助。

 「都花了數百萬,不可能廢園!」鄭姓農民直呼,果園裡仍有許多不具生產能力的小型釋迦樹,若要重新栽培,至少也得3年才能開始生產其他作物。

 吳姓果農則怒批,農民真的很辛苦,做得半死才補助10萬,投入成本至少500萬,補助卻不到2成!其他鳳梨釋迦農也紛紛表示難接受,就算轉作其他作物,恐怕還是無法解決生產過剩問題。

 台東縣國民黨籍議員陳銘風強調,一昧補助是沒有意義的,應正視農民需求,若中央無法保證外銷,至少應以保證價格收購鳳梨釋迦,而政策更應滾動式調正,「哪有說轉作就轉作的?」更何況,廢園轉作期間至少3年無法收成,叫農民如何生活;另從種釋迦改種咖啡,也需要時間學習熟悉。

 農糧署東區分署強調,農民若對轉作技術有疑慮,將會透過農會或農改場舉辦相關栽培講習,農友可分1年或3年執行廢園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