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探索太空 中美應良性競爭
大陸探月工程又有新成果,從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所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儀」傳回數據,大陸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得月表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為月球有水再添新證據。
月球有水添新證據
研究推斷,嫦娥五號採樣區每1噸月壤中約有120克水,1噸岩石中約有180克水;月壤中的水絕大部分來自太陽風,而岩石中多出的水則可能代表了月球內部水。這些礦物裡的水分子或羥基,一定條件下能轉化為飲用水。未來人類若想進行遠程太空探索,飲用水的獲取至關重要,後續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將繼續探測月表水的含量和分布。
大陸近年在太空領域獲得許多耀眼的成就,2021年大陸航天發射55次,全球第一;「祝融號」火星車抵達火星表面,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新能源方面,「人造太陽」創造了新世界紀錄。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自古以來就對其充滿遐想。17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自製望遠鏡觀察月球,繪製出第一張月球正面圖,20世紀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2019年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球背面,2022年人類首次獲得月表水含量,這些成就對人類探索太空貢獻巨大,都將載入歷史。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0年和澳洲、加拿大、日本、盧森堡、義大利、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簽訂《阿提米絲協議》,將共同探索月球,明顯是要和大陸競爭。
大陸科技進步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與冷戰時期美、蘇為爭奪誰最先登陸月球,而不惜犧牲民生利益的「太空競賽」大不相同,大陸航太事業有明確的目標和漫長的過程,發展科技的同時要有利於國計民生。
探月工程於2004年啟動,後納入大陸《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畫綱要(2006-2020)》,成為國家級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如今終於基本完成「探」、「登」、「駐」三大步的第一步。大陸計畫於2030年將把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月球南極地區建立研究站。
科技發展有利民生
2021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大陸官方再次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並提出「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3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計畫」。可以預見,在太空探索、量子研究、晶片製造等尖端科技領域,還將不斷取得新成果。
雖說大陸無意開啟「太空競賽」,但太空科技能量關係國家科技軟實力及國際地位,大陸的成就某種程度代表美國的失落。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歸來時,大陸曾表示不排斥分享樣品給美國,但美國國會早在2011年就通過了限制中美太空合作的《沃爾夫條款》。
國際太空站按計畫將在2024年退役,中國的「天宮號」將是太空軌道上唯一的載人太空站,任何國家要在太空進行科研或實驗,都需求助於中國,大陸官方已經宣布要向世界開放。但美國航空及太空總署署長比爾‧納爾遜警告,美國對中國的太空發展不能掉以輕心。
要說大陸在太空領域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可能還言之過早。去年12月大陸向聯合國遞交訴狀,要求聯合國祕書長提醒各國注意國際太空法義務,原因是SpaceX有2顆星鏈衛星分別於去年7月與10月飛得離太空站過近,迫使太空站啟動規避演習,並對太空站人員生命構成威脅。大陸網友批評星鏈衛星是太空競賽壟斷,是流氓行徑。不過SpaceX根本和美國政府無關,是私人企業的商業行為,這正代表美國的太空實力已由政府滲入草根。
大陸宣稱「中國的航天事業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方願同世界各國開展航天領域國際合作」,應為世人所樂見。中美若能在太空活動上良性競爭,共同探索人類的未知世界,將可推動人類的共同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