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22日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典禮的講話激起陣陣漣漪,至今未平息,且一波強過一波,反映台灣積累的歷史仇恨難以消除,政治難以和解,也折射出台灣一些黨政人士襟懷偏狹,識見窄陋,難成其大。
紀念一位在台灣造成深遠影響的前總統,蔡英文的講話有一定的高度,也有幾分客觀性與公正性,卻引來藍綠極端人士的尖銳反應。國民黨除了朱立倫主席批判蔡英文「心口不一」之外,深藍人士多對蔡總統的談話十分不屑,指控蔡英文違背蔣經國總統的基本理念與路線,沒有資格紀念蔣經國,甚至譏評她是在搶奪蔣經國豐功偉績的遺產,藉以為民進黨的反中、反共與保台訴求增添正當性。一些綠營黨政要員也對蔡總統不以為然,甚至對蔣經國提出截然不同的評價,充滿仇恨意識與討伐意念。
蔡總統講話的主調並沒有錯,她引用蔣經國曾說過的話,指中華民國能生存,主要是堅決反共;面對當前北京對台灣一波又一波的軍事、政治施壓,蔣經國堅定「保台」立場,毫無疑問也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誠如她所說,受邀出席不僅是對前任總統的尊重,更代表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台灣社會對蔣經國主政時期不同的社會記憶與評價。
蔡總統講話的精義在「開放的態度」,這是面對與評價歷史與先人應有的襟懷與態度。然而,兩方面的極端反應顯露許多人仍然禁錮在單面向的情緒性陋見中,無法以寬闊的視野、客觀的思維評價蔣經國的歷史功過,以致於不能採取具有包容性與積極性的行動。
相對蔡總統的開放,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談話令人駭異,他強調「民主是人民爭取而來,非獨裁者的『恩賜』,不會因獨裁者晚年的『慈眉善目』,忘記他過往的『滿手血腥』。」蔡英文前文膽姚人多、前立委段宜康也都反對蔡總統紀念蔣經國,姚人多稱「把轉型正義拿來做為政黨角力與政治攻防的工具是不道德的。」段宜康甚至把蔣經國拿來和希特勒做類比,認為不能因希特勒振興德國而肯定希特勒。
這類激越而偏狹的評斷,顯示他們的高度與格局差蔡總統十萬八千里,秉持這種心態看待歷史與先人,並以這種偏激認知為行動指南,不僅台灣的歷史仇恨無以緩解,不同政治立場之間無法對話,更難以和解。
蔣經國在台灣有諸多作為,影響層面廣泛而深遠,絕非「血腥」與「威權」這種簡單而粗陋的概念可以涵蓋。他在促使國民黨威權體制轉型、戮力建設台灣、擘畫政策帶動台灣產業升級與繁榮富裕、國防建軍與青年輔導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備受世人肯定,同時是台灣連任領導人獲得民眾最高評價的一位。
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對於歷史和先人的評價難免言人人殊,應避免從單一視角窺視,更不要從政黨鬥爭的立場去詮釋歷史,扭曲先人的作為與功過,做為汙名化對手與神聖化自我的「人設」。
蔣經國嘉惠後世,我們蒙福匪淺,何忍從一個單點窺視即予厚誣甚至全盤否定?每一個政治領導人都會受制於所處時空的框架,必然有其局限性,因此對其評價不能去脈絡化,以今非古,以管窺天。否則,歷史的詮釋豈不成為政治鬥爭的場域,爭相挪為己用,個人按照現實需求去捏塑歷史。
蔡英文總統願以開放態度面對蔣經國歷史評價的課題,有益於綠營從偏見與仇恨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比較開闊的視野認知先人、解讀歷史,進而從中獲取啟示,建構關照面比較宏觀而周延的思維體系。藍營人士應歡迎綠營人士走入蔣經國的歷史殿堂,以此拓展對話與溝通的縱深,尋求更多的理解共識,而不要將蔣經國視為一己的神主牌。畢竟,蔣經國功在台灣,主要的爭議在於啟動威權轉型時機較晚。凡此多可根據史實從多元性視角客觀探索,公正評價,使其成為台灣各方走出仇恨與偏狹窄巷,建立新共識的共同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