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5吳子規

從制度提升企業家道德價值

名家專欄

image
(示意圖/達志影像)

 曾幾何時,我們認為利己是萬惡之源,所以要清除利己則要從否定私有制做起。文革更荒謬到了要「狠鬥私字一閃念」,「靈魂深處爆發革命」等。在歷史塵埃基本落定的今天,我們不難看出,以往試圖改變人類利己本性的努力實在是誤入歧途,實現善行良俗的關鍵在於構建良好的制度,使得人們的利己選擇可以促進社會的利益。如此論斷不難在以下兩個案例中得到證明。

 200年前,奴隸販子把黑人賣到新大陸去,在船上要死掉十之七八,只要有1人可賣掉,奴隸販子就能獲得豐厚利潤。按照我們以往的思路,要改變黑奴的待遇(這裡不討論黑人的自由解放),只有領導黑人起義,打倒奴隸販子。另一種選擇是下船清點人數稱重量付運費。前種思路的成本很大,且結果難以確認。因為起義過程有重大犧牲,起義成果可能落入叵測之徒的手中。後種思路則能在不動聲色中使得黑人不僅不死,而且長胖了。因為虐待黑人產生於上船付運費,對船主來說,既然費用已經到手,那就盡可能降低運費。但如果船主的收益取決於黑人的存活與體重,則船主則盡可能改善黑人的待遇,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巴頓將軍購買降落傘,廠商提供的合格率為99%,巴頓當然不同意。如此諾曼地登陸幾萬個人跳下來,幾百人沒開槍就死了。廠商說,上帝也只能做到99%。巴頓說,下次你交貨時,要隨意抽一頂,戴上去,跳下來。廠商顧及自己的生命,下一次交貨的合格率達到100%。不願意提高合格率動機產生於利己,省事省力省成本。提高合格率也產生於利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跳下來死掉的風險。

 這兩個例子中,當事人的前後行為截然不同,這不是他們的秉性發生了變化,而是博弈的框架不同了。在故事開始,船主只有虐待黑人,廠商只有不提高合格率才符合他們的利益。在故事結尾,船主只有善待黑人,廠商只有提高合格率才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的行為不同不是因為他們不再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他們實現自己利益的條件變了。可見,解決問題的出路不在於改變的人的利己,而在於構建合理的制度。因為人的利己就像水之流下一樣無法改變,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利己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而要避免利己之為惡,則要構建合作博弈的制度,使之只能為善,這也就相當於完善駕馭水的器具一樣。試圖改變人的利己,就像試圖改變水之流下一樣,不僅不會成功,而且愚昧專橫。

 也許利己是人類平庸的本性,它配不上先賢們設計的理想社會,這就需要社會放下身段來俯就人類的平庸。所謂俯就,就是依據人類的平庸來設定制度,而不是將制度建立在人類的高尚上。這樣的論斷也是價值理性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曾經有領導要求企業家血管裡流淌道德的血液,這實際上將社會運行建立在企業家的高尚上,如果企業家不能如領導期望的那樣高尚,則社會的運行就會發生很大的問題。而要企業家具有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高尚,則企業家就不成其為企業家,因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權利和使命。要求企業家血管裡流著道德的血液,實際上是侵犯和限制企業家的權利,不讓實現他們的使命。這不能不是大陸企業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當然,企業家追求自己利潤,損害社會利益的情況也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從環保生態到官場腐敗,從假冒偽劣到血拆強拆,到處都可以看見企業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影子。所以領導要求企業家講道德,並非空穴來風,而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問題是領導的對策不能是要求企業家的道德完善,而應該是健全社會管理制度,使得企業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努力可以促進社會的利益。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則必須實現產權明晰,也就是企業家要真正用自己的錢做自己的事,而不能用公眾和社會的錢做自己的事。同時將權力鎖進籠子,也就是政府只能制定規則,並監督其實施,而不能直接或間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

(作者為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