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2

社論/方芳 陳竹音 黃郁婷的大陸故事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新年伊始,3位人在大陸的台灣女性掀起波瀾:資深藝人方芳呼籲台灣民眾接受和平統一,特技演員陳竹音宣布入籍大陸,速滑選手黃郁婷出征北京冬奧前夕,PO出身穿大陸國家隊服的訓練照。這3位跨越老中青3個世代的台灣「女孩」,講了同一個「兩岸故事」:嘈雜的輿論喧嘩背後,是兩岸融合的勢不可擋。

融合理論 破繭而出

 決定在大陸「落葉歸根」的方芳,外省家庭背景的情感淵源,讓她決定回大陸落葉歸根;基隆土生土長的陳竹音,演藝事業在香港起步,最後選擇在大陸扎根,可能是因對岸廣闊的市場,能給她更大的舞台。高雄女孩黃郁婷的經歷更有趣,她在2009年高雄世運奪金後曾為蔡英文競選場合站台,「隊服風波」披露了她與大陸隊員一同訓練的事實。這一幕似曾相識,去年東京奧運上一鳴驚人的台灣桌球好手,同樣曾參加大陸國家隊集訓。

 從方芳、陳竹音到黃郁婷,隨著世代的更替,她們與大陸的血緣、歷史聯結愈來愈淡,尤其是黃郁婷可以視為「天然獨」的一員,但並沒有影響她們對大陸的親近感。唯一可以解釋的因素,就是過去30年來積累的兩岸交流、融合的能量,讓許多中青世代的台灣人選擇在大陸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把大陸和台灣一樣視為自己熱愛、珍惜的家園。因此,當不少人感慨「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聲音逐漸凋零時,卻忽視了有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正在傳承著上一輩的雙重認同,只不過其內涵已改寫。

 大陸學者章念馳一針見血指出,動輒以台灣「民意」、「民調」來說事,最後得出「和統無望」的結論,只能說壓根不懂台灣,或者說別有用心。的確如此,如果站在兩岸心靈契合的高度,看待台灣選舉政治下被操縱、扭曲的民意,以及其中最為敏感的國家認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化解兩岸人民心結,並不是靠台灣選出一個對大陸友善的執政黨,或者靠一次投票,又或者靠一次協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兩岸踏踏實實地培植融合發展的基礎,一點一滴拉近彼此的距離。

融二為一 非二擇一

 經過這5年多的實踐,兩岸融合已經在理論層面破繭而出,既突破了大陸對台「爭取談、準備打」之間搖擺不定的「和、武統」邏輯,也讓「統一」被徹底汙名化的台灣社會,找到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出路。從方芳、陳竹音、黃郁婷這3位不同世代台灣女性的「兩岸故事」之中,兩岸融合的路徑、方向和內涵也逐漸清晰。

 首先,在大陸逐步完善台胞同等待遇的保障下,愈來愈多台灣民眾在大陸發展、安居,構成了兩岸融合的前提和基礎。如今的大陸固然存在城鄉、貧富差距,法治和人權的整體水準仍有待提高,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治理效能,都已經躋身國際先進梯次,也就是超過台灣平均水準。

 這些年,不少在大陸一、二線城市打拚的台灣年輕人,即便面臨很大競爭壓力也不願回台,就是因為在大陸能獲得台灣所沒有的機遇和收入,而且他們願意加入大陸社保、醫保,形同給大陸體制投下「信任票」。只要這個趨勢再維持10年,台灣社會對大陸的刻板偏見應可得到徹底扭轉。

 其次,「融合觀」之下的兩岸關係,不再是內戰或冷戰脈絡下的「由二擇一」,而是具有包容性、建構性的「融二為一」。兩岸融合的本質是人民的融合,不應像「外交承認」那樣,只能認同或效忠兩岸某一方,以放棄另一方為代價。以黃郁婷為例,她既可以支持蔡英文總統,也可以與大陸運動員打成一片,兩者之間不存在衝突。

 對台灣年輕人而言,生於斯長於斯,對台灣民主制度、民選政府的認同是自然而然的,但如果在大陸獲得發展機會,參與並認可大陸體制,當然也在情理之中,兩岸都沒必要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