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旺號涉強迫勞動 環團批漁業署執法消極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日前宣布,認定台灣權宜船大旺有強迫勞動情形,並全面扣押大旺漁船捕撈進口至美國市場的漁獲。針對漁業署延宕調查多時,待美國當局調查後,才廢止該船船東投資經營外國籍漁船資格,綠色和平認為,這案例再次反應相關單位有法不執,心態消極被動,若政府繼續容忍類似違法行為,恐將重創台灣在國際間所樹立人權保障形象,有損漁業經濟。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於2019年發布的「海上奴役」及2021年發布的「海上強迫勞動」調查報告中,二度揭露由台灣人經營的大旺漁船疑似涉嫌強迫勞動,並呈報漁業署;美國海關則在2020年8月就對大旺漁船發出暫扣令,暫時禁止相關漁獲進入美國,並針對船上是否發生強迫勞動展開調查。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漁業署在調查期間縱放大旺進台灣港口,檢調單位調查多時均未公布進展,直到美方調查結束,台灣政府才宣布相關懲處。相較於美國政府的大動作,台灣政府卻輕忽有權力行使港口國檢查及裁處,若政府繼續容忍類似違法捕撈、強迫勞動事件,有法不執,恐將重創台灣於國際間所樹立人權保障形象。
李于彤強調,打擊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合作,美國政府主動從市場端打擊犯罪,但台灣政府還是相對消極而被動,沒有主動對權宜船做勞動檢查,等同錯失發現問題的機會,呼籲「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應規範投資外國船隻的船員工時、設施設備需符合國際規範,並且在進出口我國港口時也應強化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說,目前廢止大旺號船東投資經營外國籍漁船資格仍在法制作業中,後續仍要通知船東說明,預計2月底前會有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