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專書 陸配、台商經驗談
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是近年大陸對台工作的重點之一,近期一本集結24位在大陸台灣人、在台灣大陸人生活親歷感受的專書《臺閩社會與文化的融合》出版,深度訪談了多位陸配、陸生、台商、台師等往返兩岸的群體。策畫出版此書的文化大學社科院前院長邵宗海受訪表示,「文化融合在先,社會融合在後」是孫中山的思想,書中就嘗試以此解釋兩岸群體的人生經歷,他認為在疫情阻斷兩岸人員來往的此時,這本書可做為兩岸交流的範本。
《臺閩社會與文化的融合》一書近日出版,作者群包括邵宗海、中央大學兼任教授劉阿榮、政大國發所副教授彭立忠、文化大學國發所副教授李孔智等10多位學者。書中深度訪談了12位在大陸的台灣人,包括台商、台生、台師;以及12位在台灣的大陸人,包括陸配、陸生、陸商,了解他們做為異鄉人在當地適應、融入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全書約40萬字。
邵宗海受訪表示,在生活周遭不時會看到陸配努力為生活打拚的身影,讓他想到國父孫中山說過的「文化融合先,再來是社會融合後」,以及這些陸配是如何適應、克服在台灣的生活?兩岸的文化融合是否一定能達到社會融合等思考,因此投入這本書的編著。
書中提到,在台灣的大陸人,最在意的是台灣媒體、台灣政策對陸配、陸生的不友善和不公平,此外在生活融入、文化融合大致沒問題;訪談中也發現,待在台灣的時間與生活的滿意度,會影響其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合。
參與訪談的在福建台灣人,對於融入當地生活都認為沒有困難,有台師認為不要處處用台灣的標準,更能入境隨俗;有台商直言,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態在大陸生活;也有台生說,融合不一定是好事,應該要接受不同聲音,「不一樣也是一種美」。
書中認為,兩岸現實的諸多紛擾,必須「存異求同」,尋求最大公約數,而孫中山思想正好是兩岸都可接受的共識,尤其在平等、博愛、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指出兩岸融合應放眼歷史長河,勿被短期時空所囿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