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林偉信/新聞分析

難判死 不執行 走向實質廢死

討好司改團體 失去人民信任

image
圖為2015年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在法務部門口譴責草率執行死刑,一旁也有數位贊成死刑的民眾舉牌表達不同立場。(本報資料照片)

 2016年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上任後推動司法改革,但在改革的政策及人事上,卻讓主張廢死的法官昇任終審或重要的司法行政職,再加上憲法訴訟新制上路後,裁判憲法審查可撤銷死刑定讞裁判,讓各級法院判死更難,台灣將成為實質廢死。

 死刑存廢是人民高度重視的問題,但司改國是會議卻避而不談,支持廢死的綠營法界人士入朝當官後發揮實質影響力,讓廢死成為政府的「潛規則」,也引發民眾的反感。

 根據民調,只有極少數民眾「非常贊成廢除死刑」,蔡英文政府主導的司改成員卻態度不明,司法院長許宗力只說,大法官會議曾宣告「死刑不違憲」,法務部長蔡清祥說,廢死前不會停止執行槍決,但實際上卻是法官不判死、政府也不執行死刑。

 此外今年元月4日憲法訴訟新制上路,確定判決可在6個月內聲請釋憲進行「裁判憲法審查」;未來一旦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廢死律師聲請釋憲後,司法院大法官不用去檢視死刑是否違憲,可就個案審查後,宣告死刑裁判違憲。

 多數法界人士認為,未來一旦最高法院判死定讞,廢死律師會在6個月內向大法官聲請「裁判憲法審查」,為死刑犯進行憲法層次的救濟;司法院宣稱要讓法官有憲法裁判的精神下,法官判死非常容易被貼上違憲標籤。

 而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上任後,大力提拔與司改團體關係良好,甚至公開主張廢死的法官,這些人就算裁判品質不佳,也可以快速晉升終審法院,或是派任到重要法院擔任院長,如此現狀更讓判死法官覺得「吃力不討好」。

 依法論法,在台灣仍有死刑制度的情況下,法官不應該逃避選擇極刑的裁判,司法院更不需用遮掩、曖昧的態度,討好廢死團體,大法官大可以站在憲法高度,宣告死刑制度違憲,否則搖擺不平的司法,長久下來,法官難判死,只會不斷地失去人民對司法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