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挺台只是道義上的過場
名家專欄
正當烏克蘭戰雲吸引全球關注之際,美國政府卻於2月11日公布拜登任內首份區域戰略報告,這份也稱之為美國「印太戰略報告」的政策,重申美國將在印太地區投入更多外交與安全資源,雖以應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為重,但也特別強調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包括支持台灣自衛等內容。針對台海部分,報告指出,美國將和區域內外夥伴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包括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以威嚇台海軍事侵略,確保台灣人民能依循其意志與最大利益以和平決定未來的環境。報告並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下的一個中國政策。
無獨有偶的,歐洲議會全會也在2月17日分別順利通過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及「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CSDP)年度執行報告兩項決議案,就中國大陸對台灣升高軍事部署及持續侵犯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行徑表達嚴重關切,呼籲中方停止威脅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強力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組織機制及活動等。
同樣在這一天,英國首相強森與澳洲總理莫里森亦進行視訊通話。這兩位在各自地區具有領導人地位的行政領袖,除警告俄羅斯不要侵略烏克蘭,也呼籲台海和平穩定,並且有意識的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這些宣示,確實罕見的看到「歐美對台的支持程度提升」,並把它與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列。而且都在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上表達立場。其實美國也曾在相同的議題上發表過一樣的立場,譬如說,2021年5月6日布林肯在G7外長會議後所發表公報上,曾強烈表達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組織;另外在2021年10月26日布林肯也發表「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聲明,但重點是「事後均無具體落實」。這是否暗示歐美對台灣的支持只是出自「道義」上的覺醒,但卻無「實質」上的推動?
其實早在2021年1月12日晚間,美國國安會已在川普政府下台之前,迅速公布了印太戰略框架機密文件。這份文件的框架裡指出:美國應協助台灣能夠制定有效的不對稱國防戰略與能力,並將台灣納入第一島鏈,遏止中國擴張。在這份共計10頁文件中,在提及台灣時表示:美國應協助台灣能夠制定有效的不對稱國防戰略與能力,以確保安全、不受脅迫、具彈性且有能力按其意願與中國往來。另外要保衛第一島鏈國家,包括台灣,美國應協助盟友與夥伴增進安全實力,確保不受中國脅迫。注意美國在此所提到的「第一島鏈」一詞,均把台灣包括在內。 在這《框架》裡,台灣與其他國家在追求實施中的一些政策裡,都符合了美國在印太戰略布局的需要。
就上所述,美國與歐盟是否真的毫無保留來支持台灣?這個答案顯然是經不起考驗,這可從下面幾個部分來說明:第一、川普執政4年留下的對台遺產,是否為拜登提供籌碼,至少現在看來,似乎是越來越貼切,因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而美台關係發展可能更為密切。時評人鄧聿文曾對 BBC表示,這些新進展會使得在美中關係裡,「台灣的價值變得更加重要」。但美中關係一旦改善,台灣的價值又將在哪裡?
第二、在「印太戰略報告」中,仍見在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下的一個中國政策,來處理兩岸衝突或台灣安全的問題,這些說詞至少對目前主導台灣走向的民進黨當局來說,並無特別的吸引力。
第三、是歐盟或美國強力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組織機制及活動,這些承諾在事後被檢驗,只見是「口惠」,未見到有「落實」。(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