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7楊永明

烏克蘭戰爭何時結束?

名家專欄

image
(圖/烏克蘭國防部推特)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東部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俄軍先以大規模網路攻擊和巡弋飛彈與炸彈密集轟炸烏克蘭軍事重地,癱瘓烏克蘭大多數防空設施,然後戰爭迅速擴大到烏克蘭全境,在戰爭開始不到兩個小時,俄軍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局。因此,首先,現代戰爭的進行,尤其是兩軍軍力有相當差異的戰爭,「首戰即決勝」是這次烏克蘭戰爭確認的關鍵重點。

 戰爭第二天與第三天在繼續進攻基輔的同時,普丁也開始釋放訊息願意與烏克蘭談判,同時也致電習近平表示願意與烏方進行高級別談判。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主張三個斯拉夫族一起會談,隨即俄方準備派代表團前往明斯克,與烏克蘭談判。或許普丁想要速戰速決,軍事是達成政治目標的工具,如果不是以全面占領為目標,政治談判是必經之路,然而問題是,普丁會在怎樣的條件下進行談判、停止戰爭?

 普丁在發動破曉攻擊前的電視談話中宣稱,占領烏克蘭不在俄國計畫內,但是將尋求烏克蘭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這是要將烏克蘭變成為俄羅斯的保護國或附庸國?還是至少要解除烏克蘭軍事力量或是讓烏克蘭中立化?避免烏克蘭與西方再次軍事連結而威脅俄羅斯。加上修憲排除加入北約條款,以及法律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與克里米亞地位等,這些都不是目前烏克蘭政府容易接受的內容。

 另一方面,仍不能低估烏克蘭防衛首都基輔的決心與能力,甚至進行游擊戰的可能性。烏克蘭政府戰前與戰爭爆發後廣發槍枝給民眾、甚至肩扛式反戰車武器,烏克蘭軍人犧牲生命阻擋俄軍的報導不斷,都會激勵更多抗爭入侵作為,俄軍可能會遭受相當伏擊,這將使得戰鬥拖延,傷亡擴大,戰爭結束時間更難預料。

 俄羅斯發動戰爭、入侵烏克蘭、破壞歐洲和平是殘酷的事實,然而從大國戰略角度而言,烏克蘭戰事的觸發點,部分歸因於北約30年來五度東擴,然後持續鼓勵烏克蘭加入北約、出售軍備、並與烏克蘭聯合軍演,因此《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也指出,眼前這場戰爭,「美國與北約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

 烏克蘭戰爭代表著歐洲安全秩序正在解構與重組中,美俄關係也會重返冷戰時期的對立與圍堵。美國會繼續主導北約對抗俄羅斯,但要重新考量軍力與軍備的部署,如何避免與俄國直面衝突,但又要表現對盟國的堅定支持,畢竟歐洲一直是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所在。

 美國印太戰略的鋪陳與執行是否會受影響?這是一定的,美國必須分散資源與政策到歐洲安全議題,亞洲盟邦國家對於美國戰略外交的信任感也受影響,中國大陸作為重要主導角色的亞洲,經濟整合會成為區域主軸,因此,美國要推動針對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的阻力一定會加大。例如,原本在今年初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協定」是否會延期推出以及能否順利推動?

 從地緣戰略與大國關係角度,我認為這次烏克蘭戰爭到目前對大國戰略的影響:一、美國是戰略輸家:從阿富汗到烏克蘭,美國霸權每況愈下。二、俄國是戰術贏家:普丁改變歐洲安全秩序與東歐地緣政治。三、歐洲是戰略與戰術大輸家:時光回到19世紀的地緣鬥爭與不安。四、中國大陸取得戰略發展空間:但會被貼上中俄結盟對抗西方的大國權力鬥爭標籤。

 至於烏克蘭?國家已經被全面侵略到快被征服局面,還遑論什麼輸家贏家呢?至於台灣是否應該借鏡與警戒烏克蘭戰爭?當然要用心避免悲劇重演,連川普、強生、安倍、莫里森都提出警告,但台灣執政黨卻聲稱是內部協同人士的認知戰,像極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民粹大戲,最後卻導致戰爭悲劇的發生!

(作者為前國安會副祕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