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

社論/打造刺蝟島 靠的是人不是武器

image
中國時報社論

 俄烏戰爭世人多同情弱國烏克蘭,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第一擊未取得決定性勝利。大陸與俄羅斯師出同門,俄羅斯先以飛彈攻擊烏克蘭軍事要點,再奪取制空、制海權,最後地面部隊進入的作戰模式,與歷次漢光演習共軍攻台的想定相去不遠,剛好可以觀察國軍的優勢與不足,作為未來建軍備戰的借鑑。

全民國防需通盤檢討

 軍力並不等於戰力,瑞士信貸公布「國家軍力強度指數列表」我國軍力排世界第13,甚至勝過以色列,但國軍與以色列戰力相比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戰力是武力與精神力加總而成的,烏克蘭軍隊雖處於劣勢,但國民強大的抗敵意志,贏得世人尊敬,但台灣目前的安全情況也就是邱國正部長所說的「最危險的時刻」,但是我們年輕人是否有捍衛家園的準備,以及是否樂於接受軍事訓練,答案令人心寒。

 募兵制實施後,許多人認為保衛國家安全是軍人的事,與一般人無關,國防部雖然大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太過淺薄,嘉年華式的活動並不深刻,蘇貞昌院長被立委問到「中共飛彈來襲時」應如何應變,也答不出來,遑論一般民眾,顯見「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並未相互結合,造成國人對於軍事事務既關心又很陌生的奇特現狀。

 大陸軍力快速崛起,國軍已無法有效嚇阻大陸軍事威脅,民進黨政府又屢屢揮動「抗中保台」大旗刺激中共,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美國也樂得以台海危機為名,大量傾銷武器,政府也來者不拒,號稱打造「刺蝟島」,但「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花大錢買再多高科技武器,歸結到底還是要人來操作。但是兵役制度在政治人物的操弄下,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義務役訓練量不足,志願役招不滿額,連維持日常工作都有困難,另外為了減少訓練意外,不得不降低演練難度,縮短訓練時間,國軍戰力嚴重弱化。

 但政府高層對於役期延長不鬆口,國防部只好強化後備役訓練,做為義務役訓練不足的「補救教學」,實在是本末倒置。若軍備現代化,國防部卻沒有勇氣對政府高層說真話,從恢復徵兵制開始改革軍務,那麼,買再多新武器都是枉然。

避戰比贏選舉更重要

 國人透過網路、電視新聞看到俄烏戰爭慘烈的畫面,目睹烏克蘭民眾流離失所,俄羅斯軍隊對民宅、醫院及電廠的無差別攻擊,自然對戰爭心生畏懼,也擔心台灣是否會步其後塵,也會對民進黨對抗性兩岸關係產生疑懼,甚至可能因而動搖民進黨的執政基礎,才會一再強調「台灣不是烏克蘭」。

 台灣的確不是烏克蘭,台灣四面環海,國人不像烏克蘭民眾可以逃往鄰國避戰,世界各地的武器與義勇軍正不斷進入烏克蘭,卻不可能源源進入台灣本島,一切都得自立自強。看到世界各國對俄羅斯核武大國「強凌弱」,卻只能低聲下氣經濟制裁,我國「苦撐待變」等待外力馳援的作戰想定符合現實嗎?真的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台灣這幾十年來能夠高度發展,創造經濟奇蹟,人民安居樂業,就是有訓練精良的三軍做為後盾,如今,國人不安全感越來越高,也對當前國家的安全環境與國軍的建軍備戰,是否能打贏下一場戰爭提出質疑,也終於有人提出要延長兵役與加強訓練的議題。

 要知道,新武器、新裝備進來之後,會成立許多新單位,海軍的飛彈指揮部、空軍的新F-16V聯隊,員額要從哪裡來?陸軍成立5個後備旅,員額是從主戰部隊裁撤一個營後挪交,這種「削足適履」的轉用方式實在悲哀,海軍要成立20個飛彈中隊,但沒有員額,只好打精銳陸戰隊的主意。未來少子化只會越來越嚴重,以目前的兵力規模都已招募不滿,未來若是軍隊擴編,人力又從哪裡來?

 避戰要先能戰,現行兵役制度、訓練方式、作戰想定及如何落實「全民國防」,都需要通盤檢討,軍中的形式主義作風與虛偽造假、報喜不報憂、官大學問大的陋習,也應該改革。負責任的政黨不能只求贏得下一次大選,而要為下一代建立安全的環境,避免戰爭,才是民眾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