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北京極限收縮台獨定義
二次拜習會雖然成局,但不到2個小時就結束,而且兩人彷彿雞同鴨講,拜登警告中方支持俄羅斯的後果,習近平則強調台灣問題的危險性。「台灣不是烏克蘭」是兩岸共識,在美中激烈博弈的現實下,台灣和烏克蘭隱隱然存在對價關係。
戰略模糊智慧避戰
外界都注意到此次習拜會後,雙方發布的官方通稿淪為各自表述,尤其是美方完全沒有提及陸方通稿中多次出現的拜登「四不一無意」承諾。但可以確定一件事,無論拜登是否一字一句說出「不支持台獨」,陸方都對美方近期的涉台言行強烈不滿,批評拜登政府說一套做一套,實際行動與所謂「不支持台獨」南轅北轍。
正如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所言,中美台對台獨的定義本來就不同,難免各說各話。不過,蔡政府無意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不追求法理台獨,美方表述「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隱含了反對台灣透過修憲、制憲、公投以追求法理獨立的立場,那麼為何北京還堅持認為美方「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這裡面恐怕有三個層面的訊息需要釐清。
首先,北京認為美台高層次政治互動等同於「支持台獨」,如3月初拜登派遣朝野議員團訪台會見蔡總統,儘管團員並非華府行政官員,也符合美台交往慣例,但這個團毫無疑問屬於官方性質。其次,北京認為美方有意為台灣「正名」的動作也屬於「支持台獨」,如美方有意對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立法要求地圖正確標示台灣等,雖然這些動作都不大,但在北京眼中都是消極訊號。另外,北京認為印太戰略是「亞太版北約」,台灣若以任何形式參與其中都是無法忍受的,所以習近平才會強調台灣可能會給中美關係帶來「顛覆性影響」。
由此可見,陸方眼中的台獨已經完全由其定義,似乎與蔡政府是否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無關。只要美方支持民進黨政府,那就是「支持台獨」,只要美方提升台灣的政治軍事地位、或支持台灣的國際空間,也是「支持台獨」。換言之,當兩岸之間沒有九二共識時,陸方就會收緊解釋權,並且按照「自己的辦法」單方面解決問題。這一幕在過去幾年的香港已經出現,反送中運動造成社會震盪之後,原本「反共不反中」的泛民力量也被北京貼上「港獨」標籤,北京閃電祭出港版《國安法》、修改選舉制度,幾乎將所有非建制派陣營一網打盡,亦斷絕了他們染指政治的任何希望。
扮演俄烏和平使者
台灣的情況當然與香港有本質不同,但一旦被北京單方面界定為「外部勢力干預的棋子」,至於台獨究竟是什麼定義?中華民國算不算台獨?台灣民眾是不是都是台獨?這些問題都變得既不重要,也無意義。但令人憂心的是,由於蔡政府的親美抗中路線愈走愈遠,大陸離採取所謂對台「斷然措施」也就愈來愈近。在這次習拜視訊會上,習近平再一次鄭重警告美方涉台言行,這些話背後的含義,美國和台灣執政者都應該聽進去、聽明白。
然而,相較於台海戰爭的危機管控屬於「最壞打算」,兩岸之間仍要爭取「最好結果」,而且並非不可能任務。過去10年,儘管美國政府發生三次輪替,但從大戰略上抽身中東、轉向東亞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兩岸關係一步步從當時的互信發展演變到今天的瀕臨破裂,本質上是美國對中戰略、全球戰略轉向的必然。不過,俄烏戰爭很可能演變為長期化僵持,華府不得不重新把精力放在歐洲,而以法德為首的歐洲也藉勢尋求真正意義上的自主,中美俄歐進入四方新賽局,對大陸來說是新的戰略機遇點,對兩岸關係來說則是新的戰略機遇期。
一方面,美方若能在台海議題上維持戰略模糊,就有望獲得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戰略清晰。兩岸之間基於意識形態的政治分歧,固然還是要交由時間解決,故短期內雙方維持模糊空間、延續民間互動仍是明智之舉。美中會談之後,蔡政府基於情勢逐漸在小三通、兩岸恢復交往等議題上鬆口,若兩岸能在恢復民間往來上達成默契,這就是戰略模糊的奧妙。
另一方面,北京調停俄烏戰爭的正面角色仍被國際社會期待。說到底,台灣民眾還是對大陸、對統一心存疑慮和恐懼,如果大陸能夠扮演和平使者的關鍵角色,不僅在台灣民意的形象將是極大加分,也會令困擾和迷惑台灣社會已久的「恐中牌」失靈、失效,兩岸和平統一、心靈契合的遠景將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