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受虐創近5年新高 監委促修法禁家內體罰

國家人權委員會昨天發表兒童權利公約(CRC)第2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其中攸關兒虐問題,監委葉大華表示,兒少受虐人數在2020年創近5年新高,且家內受虐比例最高,建議政府借鏡日韓經驗,推動修正《民法》1084、1085條,禁止家內體罰。
人權會昨天舉行發表會,公布CRC第2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特別以專題方式凸顯3項重要議題,包括COVID-19疫情下兒童的權利、兒少的數位權利及兒少替代性照顧,並提醒注意兒少自殺問題、校內霸凌、體罰及兒虐問題。
根據獨立評估意見資料,兒少受虐人數2020年創近5年新高,達1萬2610人,2016年則為9461人。葉大華說,2020年兒少受虐人數中,每5個就有1個是未滿6歲的學齡前兒童,其中又以家內受虐比例最高。
葉大華表示,2020年重大兒虐致死案件多為0至6歲兒童,其中未滿3歲的嬰幼兒更高達8成,相當驚人,因此人權會建議政府借鏡國際經驗,如日本有導入孕產婦及普及式新生兒訪視,完善防護網絡。
葉大華提到,日本、韓國近年也通過禁止家內體罰,建議政府就《民法》1084、1085條攸關父母管教部分修法進行社會溝通,盡早降低學齡前兒童虐待問題。
對於兒少自殺與心理健康,葉大華說,兒少自殺死亡人數逐年上升,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發現,2018年至2019年之間,有7成學生自殺死亡個案未接觸校內輔導資源,另外12至17歲學生自殺原因為有憂鬱傾向,主因則可能是學校生活適應不良。
她建議,政府應確認對兒童精神健康不利的因素,從成因解決問題,並強化學校與地區心理衛生中心橫向連結與合作機制,積極協助兒少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
身兼人權會主委的監察院長陳菊表示,兒少權益一直是人權會持續努力進步的重要項目,希望透過獨立評估意見,鼓勵政府納入多元兒少觀點,也讓各界更深入了解台灣兒少權益政策的實踐跟藍圖。